何晏(?—249),字平叔,南阳宛(今河南南阳)人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、文学家。他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之孙,何进遇害后,曹操纳何晏之母尹氏为夫人,何晏于是随母成长于曹府。七八岁时,便“慧心天悟,形貌绝美”,深为操所钟爱。后娶金乡公主为妻,与魏关系更为密切。唯因狂放奢侈,为曹丕所忌,终文帝之世未受重用。曹芳正始年间,何晏曲意迎合专擅朝政的大将曹爽,为爽心腹,被任为散骑常侍、吏部尚书,又因尚公主故,得赐爵为列侯。司马懿专权后,曹爽以骄奢僭越被族灭,何晏也牵连遇害。
何晏是当时著名学者,好老庄之学,与夏侯玄等以清谈为高雅,士大夫争相仿效,形成一时风尚。所著《道德经论》《论语集解》《无为论》等哲学著作,为当世所重;赋文流传者数十篇,代表作为《景福殿赋》。
景福殿赋一首
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及《典略》载,魏明帝太和六年(232)三月,明帝曹叡欲东巡,将去许昌,恐炎夏暑热,命先于许昌修建宫殿,殿成名曰“景福”,诏臣僚赋之,何晏乃有此作。同时写此题材的有韦诞的《景福殿赋》、缪袭的《许昌宫赋》、夏侯惠的《景福殿赋》。其他诸篇影响不大,唯何晏此作为萧统收入《文选》而长期流传。
何晏写此赋时参考了《鲁灵光殿赋》,在结构与内容上颇有相似之处。但何赋不仅语言明净,状物细致,且在铺叙中参以议论,融叙述、描写、议论、抒情于一炉,使文势跌宕俊逸,在大赋中尚属少见《鲁灵光殿赋》相提并论。且系奉命颂圣,有些地方虚夸失实,赞语成为谀词,亦为白璧之瑕。清人孙月峰评此赋道:“虽是赋而文势俊逸,亦是不易及。苍劲稍逊《灵光》,然净细过之。”评论殊属公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