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邹阳

邹阳(前206—前129),齐(今山东东部)人。西汉前期文学家。为人正直,有智谋,以文章、辩才著称。起初,他投靠吴王濞,因发现吴王有反叛朝廷之意,上书劝阻,吴王不听,又投奔梁孝王。当时汉景帝有立梁孝王为嗣之意,但大臣爰盎等极力反对,梁孝王与羊胜、公孙诡等谋议派人刺杀爰盎,邹阳极力劝阻。公孙诡乘机毁谤邹阳,因而被梁孝王囚入狱中。后邹阳上书自辩,孝王感悟,他才得以解脱。其传世名篇,颇有战国纵横家善辩之风格。

上书吴王一首

吴王濞为汉高帝兄刘仲之子,因有军功,高帝封为吴王。汉文帝时,吴王濞之子吴太子入朝,与皇太子饮博,因吴太子骄横无礼,被皇太子所杀。吴王濞因而怨愤,称病不朝,后朝廷察知吴王濞无病,对吴国的使者重加系禁责治,吴王濞因而恐惧,有谋反之意。所以《汉书·邹阳传》说:“吴王以太子事怨望,称疾不朝,阴有邪谋,阳奏书谏,为其事尚隐,恶指斥言,故先引秦为谕,因道胡、越、齐、赵、淮南之难,然后乃致其意。”

故女无美恶,入宫见妒;士无贤不肖,入朝见嫉。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,卒相中山;范雎摺胁折齿于魏,卒为应侯。此二人者,皆信必然之画,捐朋党之私,挟孤独之交,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。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,徐衍负石入海。不容身于世,义不苟取,比周于朝,以移主上之心。故百里奚乞食于路,穆公委之以政;甯戚饭牛车下,而桓公任之以国。此二人,岂素官于朝,借誉于左右,然后二主用之哉?感于心,合于意,坚如胶漆,昆弟不能离,岂惑于众口哉?故偏听生奸,独任成乱。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,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。夫以孔、墨之辩,不能自免于谗谀,而二国以危。何则?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,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、宣。此二国岂拘于俗,牵于世,系奇偏之辞哉!公听并观,垂明当世。故意合则胡、越为昆弟,由余、子臧是矣;不合则骨肉为仇敌,朱、象、管、蔡是矣。今人主诚能用齐、秦之明,后宋、鲁之听,则五霸不足侔,三王易为比也。

所以女子不分美丑,进入后宫就会被妒忌;士人不分优劣,进入朝廷就会被妒忌。从前,司马喜在宋国受刑被去掉了膝盖骨,但最终还是做了中山国的宰相;范雎在魏国被打得断肋脱齿,但最终还是做了秦国的应侯。这两个人,都深信自己的计划一定能实现,捐弃结党营私的行为,只保持少数知己的交往,故而不能免受别人的嫉妒了。因此,申徒狄抱...

臣闻明月之珠,夜光之璧,以暗投人于道,众莫不按剑相眄者。何则?无因而至前也。蟠木根柢,轮囷离奇,而为万乘器者。何则?以左右先为之容也。故无因而至前,虽出随侯之珠,夜光之璧,只足结怨而不见德。故有人先谈,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。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,身在贫贱,虽蒙尧、舜之术,挟伊、管之辩,怀龙逢、比干之意,欲尽忠当世之君,而素无根柢之容,虽竭精神,欲开忠信,辅人主之治,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。是使布衣之士,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。是以圣王制世御俗,独化于陶钧之上,而不牵乎卑辞之语,不夺乎众多之口。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,而匕首窃发;周文猎泾、渭,载吕尚而归,以王天下。秦信左右而亡,周用乌集而王。何则?以其能越拘挛之语,驰域外之义,独观于昭旷之道也。今人主沉谄谀之辞,牵于帷墙之制,使不羁之士,与牛骥同皂,此鲍焦所以忿于世,而不留富贵之乐也。

臣下听说,拿着明月之珠、夜光之璧,突然向路人投去,人们没有不握剑怒目斜视的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这是由于宝物无缘无故地落到面前。弯木曲根,盘绕屈折,却成为君王赏玩的器具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这是因为君王左右的人已事先对它雕饰加工。所以无缘无故落到面前的,虽然投出的是随侯之珠、夜光之璧,只是导致结怨而不见感恩。所以有人...

  • 1页10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彭公案
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