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语曰:“白头如新[1],倾盖如故[2]。”何则?知与不知也。故樊於期逃秦之燕[3],藉荆轲首以奉丹事[4];王奢去齐之魏,临城自刭,以却齐而存魏[5]。夫王奢、樊於期非新于齐、秦,而故于燕、魏也;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,行合于志,而慕义无穷也。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[6],为燕尾生[7];白圭战亡六城[8],为魏取中山。何则?诚有以相知也。苏秦相燕,人恶之于燕王,燕王按剑而怒,食以
[9];白圭显于中山,人恶之于魏文侯,文侯投以夜光之璧。何则?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,岂移于浮辞哉[10]!
【注释】
[1]白头如新:人不相知,自初交至白头,犹如新也。
[2]倾盖如故:李善注引《孔子家语》曰:“孔子之郯,遭程子于涂,倾盖而语终日,甚相悦。”盖,指车盖。
[3]樊於期:原为秦将,因被谗逃至燕国,投靠太子丹,秦始皇以重金购买他的头。
[4]藉荆轲首以奉丹事:李善注引《史记》曰:“轲曰:‘愿得将军首以献秦王,秦王必喜见臣,臣左手把其袖,右手揕其胸。’於期遂自刭。”
[5]“王奢”几句:李善注引《汉书音义》曰:“王奢,齐臣也。自齐亡之魏。齐伐魏,奢登城谓齐将曰:‘今君之来,不过以奢故也;义不苟生,以为魏累。’遂自刭。”
[6]苏秦:战国时期著名的谋臣,曾联合山东列国共同对抗秦国,后来由于秦国的破坏,“合纵”策略失败,因而不再为天下诸侯所信任。
[7]为燕尾生:苏秦失败后,只有燕昭王仍始终信任他。苏秦入齐从事反间活动,忠心为燕效劳。尾生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
[8]白圭:本是中山国的将军,在战争中丢掉六城,将要被杀,逃至魏国,受到魏文侯的厚遇,为魏国占据了中山。
[9]
(jué tí):良马。
[10]浮辞:飘浮之辞,即流言蜚语。
【翻译】
俗话说:“有些人相处到老,仍然一如新交;有些人乘车路上相遇,交情犹如老友。”这是什么原因呢?就是相知与不相知的缘故。所以樊於期逃离秦国到燕国,把头颅借给荆轲,以便完成太子丹刺杀秦王的重任;王奢离开齐国到魏国,在城上面对讨伐的齐军自刎,以此退却齐军而保存魏国。王奢、樊於期对齐、秦的君主来说并非新交,而对燕、魏的君主也并非旧交;他们之所以离开齐、秦二国而为燕、魏两君效死,是因为燕、魏两君的行为符合他们的志向,是因为他们无限仰慕燕、魏两君的德义。所以苏秦虽然不被天下的诸侯所信任,却成为燕昭王忠信之臣;白圭在战争中丢失了六座城池,却因魏文侯厚遇攻取了中山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诚然是由于彼此相知的缘故。苏秦辅佐燕君的时候,有人向燕君进谗说苏秦的坏话,燕君按剑怒视进谗者,并且宰杀骏马宴请苏秦;白圭因攻取中山而地位显赫之时,有人向魏文侯进谗说白圭的坏话,魏文侯却赐给白圭夜光宝璧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这是由于两位君主与两位臣子能推心置腹互相信赖,怎能为流言蜚语所动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