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王子渊

见《洞箫赋》作者介绍。

四子讲德论一首 并序

四子,指微斯文学、虚仪夫子、浮游先生、陈丘子四人。微斯,即无此;虚仪,即虚拟,可知这四位人物都是作者假托的人物。夫子、先生、子均为同义词,都是敬称之辞。文学,本是古时教授贵族子弟的学科之一。据《论语·先进》所载,孔子传授学生,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四科,“文学”指古代文献,即指孔子所传授的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等,所以“文学”可理解为博学之士,与“先生”“夫子”同义。《四子讲德论》的要旨,据李善所引如淳之言,是“言王政中和,在官者乐其职”,所以该文主要是颂扬当代明君的美德。《孙批文选》评论本文说:“无新奇之论,而故为跌宕之词,要不免寿陵之步耳。”颇为中肯。

微斯文学问于虚仪夫子曰:“盖闻国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。今夫子闭门距跃,专精趋学有日矣。幸遭圣主平世,而久怀宝,是伯牙去锺期,而舜禹遁帝尧也。于是欲显名号,建功业,不亦难乎?”夫子曰:“然,有是言也。夫蚊虻终日经营,不能越阶序,附骥尾则涉千里,攀鸿翮则翔四海。仆虽嚚顽,愿从足下。虽然,何由而自达哉?”文学曰:“陈恳诚于本朝之上,行话谈于公卿之门。”夫子曰:“无介绍之道,安从行乎公卿?”文学曰:“何为其然也?昔甯戚商歌以干齐桓,越石负刍而寤晏婴,非有积素累旧之欢,皆涂觏卒遇而以为亲者也。故毛嫱、西施,善毁者不能蔽其好;嫫姆、倭傀,善誉者不能掩其丑。苟有至道,何必介绍?”夫子曰:“咨!夫特达而相知者,千载之一遇也;招贤而处友者,众士之常路也。是以空柯无刃,公输不能以斫;但悬曼矰,蒲苴不能以射。故膺腾撇波而济水,不如乘舟之逸也;冲蒙涉田而能致远,未若遵涂之疾也。才蔽于无人,行衰于寡党,此古今之患,唯文学虑之。”文学曰:“唯唯,敬闻命矣!”

微斯文学问虚仪夫子说:“听说国家政治清明,君子贫穷而且低贱,就是一种耻辱。而今夫子闭门不行,专一精神研究学问,已颇有一段时间了。有幸遇上圣明君主与太平盛世,却长久地怀才不露,这就像是伯牙离开锺期,舜禹逃离帝尧一般。想因此而显耀名号,建立功业,不也是难事吗?”夫子说:“是的,有这样的说法。那蚊虻整天往来飞舞,不...

礼文既集,文学、夫子降席而称曰:“俚人不识,寡见鲜闻,曩从末路,望听玉音,窃动心焉。敢问所歌何诗?请闻其说。”浮游先生、陈丘子曰:“所谓《中和》《乐职》《宣布》之诗,益州刺史之所作也。刺史见太上圣明,股肱竭力,德泽洪茂,黎庶和睦,天人并应,屡降瑞福,故作三篇之诗,以歌咏之也。”文学曰:“君子动作有应,从容得度。南容三复白珪,孔子睹其慎戒;太子击诵《晨风》,文侯谕其指意。今吾子何乐此诗而咏之也?”先生曰:“夫乐者感人密深,而风移俗易,吾所以咏歌之者,美其君术明而臣道得也。君者中心,臣者外体,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,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。好恶不形,则是非不分;节趋不立,则功名不宣。故美玉蕴于碔砆,凡人视之怢焉,良工砥之,然后知其和宝也;精练藏于矿朴,庸人视之忽焉,巧冶铸之,然后知其干也。况乎圣德巍巍荡荡,民氓所不能命哉!是以刺史推而咏之,扬君德美,深乎洋洋,罔不覆载,纷纭天地,寂寥宇宙。明君之惠显,忠臣之节究,皇唐之世,何以加兹!是以每歌之,不知老之将至也。”

礼节仪式既已完毕,文学、夫子从座席上退下来称道说:“鄙人没有见识,见闻很少,刚才从道路的末端,仰闻美玉般的声音,私下暗暗为之动心。冒昧地请问所歌咏的是什么诗歌?请求能听到有关的解说。”浮游先生、陈丘子说:“所谓的《中和》《乐职》《宣布》之诗,是益州刺史所作的诗歌。刺史见天子圣明,臣下尽力,天子的恩泽洪大茂盛,...

文学曰:“《书》云:‘迪一人,使四方若卜筮。’夫忠贤之臣,导主志,承君惠,摅盛德而化洪,天下安澜,比屋可封,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?愚窃惑焉。”浮游先生色勃眦溢曰:“是何言与!昔周公咏文王之德而作《清庙》,建为《颂》首;吉甫叹宣王穆如清风,列于《大雅》。夫世衰道微,伪臣虚称者,殆也;世平道明,臣子不宣者,鄙也。鄙殆之累,伤乎王道。故自刺史之来也,宣布诏书,劳来不怠,令百姓遍晓圣德,莫不沾濡,厖眉耆耇之老,咸爱惜朝夕,愿济须臾,且观大化之淳流。于是皇泽丰沛,主恩满溢,百姓欢欣,中和感发,是以作歌而咏之也。传曰:‘诗人感而后思,思而后积,积而后满,满而后作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;嗟叹之不足,故咏歌之;咏歌之不厌,不知手之舞之、足之蹈之也。’此臣子于君父之常义,古今一也。今子执分寸而罔亿度,处把握而却寥廓,乃欲图大人之枢机,道方伯之失得,不亦远乎?”

文学说:“《尚书》说:‘君王务德,有事于四方,如同卜筮一样,没有人不相信。’忠贞贤能的臣子,引导君主的志意,承受君主的恩惠,舒发君主的盛德而演化洪大,天下太平,人人皆贤,家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,为什么定要吟唱诗赋才能宣扬君王的美德呢?鄙人暗自对此感到疑惑不解。”浮游先生发怒变色睁大眼睛说:“这是什么话!从前周...

于是文绎复集,乃始讲德。文学、夫子曰:“昔成康之世,君之德与?臣之力也?”先生曰:“非有圣智之君,恶有《甘棠》之臣?故虎啸而风寥戾,龙起而致云气,蟋蟀俟秋吟,蜉蝣出以阴。《易》曰:‘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’鸣声相应,仇偶相从,人由意合,物以类同。是以圣主不遍窥望,而视以明;不殚倾耳,而听以聪。何则?淑人君子,人就者众也。故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;大厦之材,非一丘之木;太平之功,非一人之略也。盖君为元首,臣为股肱,明其一体,相待而成,有君而无臣,《春秋》刺焉。三代以上,皆有师傅;五伯以下,各自取友。齐桓有管、鲍、隰、甯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;晋文公有咎犯、赵衰,取威定霸,以尊天子;秦穆有王、由、五羖,攘却西戎,始开帝绪;楚庄有叔孙、子反,兼定江淮,威震诸夏;勾践有种、蠡、渫庸,克灭强吴,雪会稽之耻;魏文有段干、田、翟,秦人寝兵,折冲万里;燕昭有郭隗、乐毅,夷破强齐,困闵于莒。夫以诸侯之细,功名犹尚若此,而况帝王选于四海,羽翼百姓哉!故有贤圣之君,必有明智之臣。欲以积德,则天下不足平也;欲以立威,则百蛮不足攘也。

于是文治教化的寻究探讨再一次交会,才开始讲论王德。文学、夫子说:“以前周成王、周康王的大治时代,是依靠君王的美德呢?还是依靠臣子的力量呢?”先生说:“没有圣明的君王,哪有《甘棠》所咏的贤臣!所以猛虎长啸而寒风凛凛,蛟龙兴起而云气弥漫,蟋蟀须等到秋天才吟唱,蜉蝣须在阴湿之地才出生。《周易》说:“飞龙在天的景象,...

“先生独不闻秦之时耶?违三王,背五帝,灭《诗》《书》,坏礼义。信任群小,憎恶仁智,诈伪者进达,佞谄者容入。宰相刻峭,大理峻法。处位而任政者,皆短于仁义,长于酷虐,狼挚虎攫,怀残秉贼。其所临莅,莫不肌栗慑伏,吹毛求疵,并施螫毒。百姓征彸,无所措其手足,嗷嗷愁怨,遂亡秦族。是以养鸡者不畜狸,牧兽者不育豺,树木者忧其蠹,保民者除其贼。故大汉之为政也,崇简易,尚宽柔,进淳仁,举贤才,上下无怨,民用和睦。今海内乐业,朝廷淑清,天符既章,人瑞又明。品物咸亨,山川降灵,神光耀晖,洪洞朗天。凤皇来仪,翼翼邕邕,群鸟并从,舞德垂容。神雀仍集,麒麟自至,甘露滋液,嘉禾栉比。大化隆洽,男女条畅,家给年丰,咸则三壤,岂不盛哉!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,武王获白鱼而诸侯同辞,周公受秬鬯而鬼方臣,宣王得白狼而夷狄宾。夫名自正而事自定也。今南郡获白虎,亦偃武兴文之应也。获之者张武,武张而猛服也,是以北狄宾洽,边不恤寇,甲士寝而旌旗仆也。”

“先生唯独没有听说秦朝时期的情况吗?违弃三王,背离五帝,灭绝《诗经》《尚书》,毁坏礼义。信任成群的小人,憎恶仁智的贤士,欺诈虚伪的人仕途通达,用花言巧语迷惑君主的人被接纳进入朝廷。宰相刻薄严酷,大理执法严峻。身居官位而执政的人,都仁义不足,而残酷暴虐有余,他们像虎狼一般张牙舞爪地夺取,怀有残害之心。凡他们所到...

文学、夫子曰:“天符既闻命矣,敢问人瑞?”先生曰:“夫匈奴者,百蛮之最强者也,天性骄蹇,习俗杰暴,贱老贵壮,气力相高,业在攻伐,事在猎射,儿能骑羊,走箭飞镞。逐水随畜,都无常处,鸟集兽散,往来驰骛,周流旷野,以济嗜欲。其耒耜则弓矢鞍马,播种则扞弦掌拊,收秋则奔狐驰兔,获刈则颠倒殪仆。追之则奔遁,释之则为寇。是以三王不能怀,五伯不能绥,惊边扤士,屡犯刍荛,诗人所歌,自古患之。今圣德隆盛,威灵外覆,日逐举国而归德,单于称臣而朝贺。乾坤之所开,阴阳之所接,编结沮颜,燋齿枭 ,翦发黥首,文身裸袒之国,靡不奔走贡献,欢忻来附,婆娑呕吟,鼓掖而笑。夫鸿均之世,何物不乐?飞鸟翕翼,泉鱼奋跃。是以刺史感懑,舒音而咏至德。鄙人黭浅,不能究识,敬遵所闻,未克殚焉。”于是二客醉于仁义,饱于盛德,终日仰叹,怡怿而悦服。

文学、夫子说:“天降的符瑞既已敬闻教诲,冒昧请问人间的祥瑞又是什么?”先生说:“匈奴是百蛮之中最强大的部族,天性傲慢不驯,习俗凶猛暴烈,鄙视老弱,贵重壮健,崇尚气力,把攻伐、射猎作为事业,小儿即能骑羊,飞箭射物。他们追逐水草,随着畜群迁徙,没有经常居住的都城,像飞鸟一样会集,像野兽一般地散开,骑马往来,交错奔...

  • 1页10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彭公案
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