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文学曰:“《书》云:‘迪一人,使四方若卜筮。’夫忠贤之臣,导主志,承君惠,摅盛德而化洪,天下安澜,比屋可封,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?愚窃惑焉。”浮游先生色勃眦溢曰:“是何言与!昔周公咏文王之德而作《清庙》,建为《颂》首;吉甫叹宣王穆如清风,列于《大雅》。夫世衰道微,伪臣虚称者,殆也;世平道明,臣子不宣者,鄙也。鄙殆之累,伤乎王道。故自刺史之来也,宣布诏书,劳来不怠,令百姓遍晓圣德,莫不沾濡,厖眉耆耇之老,咸爱惜朝夕,愿济须臾,且观大化之淳流。于是皇泽丰沛,主恩满溢,百姓欢欣,中和感发,是以作歌而咏之也。传曰:‘诗人感而后思,思而后积,积而后满,满而后作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;嗟叹之不足,故咏歌之;咏歌之不厌,不知手之舞之、足之蹈之也。’此臣子于君父之常义,古今一也。今子执分寸而罔亿度,处把握而却寥廓,乃欲图大人之枢机,道方伯之失得,不亦远乎?”

【原文】

文学曰:“《书》云:‘迪一人,使四方若卜筮[1]。’夫忠贤之臣,导主志,承君惠,摅盛德而化洪[2],天下安澜[3],比屋可封[4],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?愚窃惑焉。”浮游先生色勃眦溢曰[5]:“是何言与[6]!昔周公咏文王之德而作《清庙》,建为《颂》首[7];吉甫叹宣王穆如清风,列于《大雅》[8]。夫世衰道微,伪臣虚称者,殆也;世平道明,臣子不宣者,鄙也。鄙殆之累,伤乎王道。故自刺史之来也,宣布诏书,劳来不怠[9],令百姓遍晓圣德,莫不沾濡,厖眉耆耇之老[10],咸爱惜朝夕,愿济须臾[11],且观大化之淳流[12]。于是皇泽丰沛,主恩满溢,百姓欢欣,中和感发[13],是以作歌而咏之也。传曰:‘诗人感而后思,思而后积,积而后满,满而后作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;嗟叹之不足,故咏歌之;咏歌之不厌,不知手之舞之、足之蹈之也[14]。’此臣子于君父之常义,古今一也。今子执分寸而罔亿度[15],处把握而却寥廓[16],乃欲图大人之枢机[17],道方伯之失得[18],不亦远乎?”

【注释】

[1]“迪一人”二句:《尚书·君奭》:“故一人有事于四方,若卜筮,罔不是孚。”孔传:“一人,天子也。君臣务德,故有事于四方而天下化服,如卜筮无不是而信之。”意谓君主修德,能使四方百姓像信任占卜一样信任君主。迪,语助词。

[2]摅(shū):舒散,舒发。

[3]安澜:李善注:“澜,水波。安澜,以喻太平也。”

[4]比屋可封:李善注引《尚书大传》:“周民可比屋而封。”指人人皆贤,家家都有可受封爵之德行。

[5]色勃:发怒变色。眦(zì):眼眶。溢:水满外流,泛指满。这里指眼睛睁得很大。

[6]与:同“欤”。

[7]“昔周公”二句:《清庙》是《诗经·周颂》的第一首。《诗经·周颂·清庙》之毛序:“《清庙》,祀文王也。周公既成洛邑,朝诸侯,率以祀文王焉。”

[8]“吉甫”二句: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之毛序:“《烝民》,尹吉甫美宣王也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吉甫作诵,穆如清风。”穆,淳和。

[9]劳来:慰问、劝勉民众。

[10]厖(máng)眉:同“尨眉”,指眉毛花白。李善注:“厖,杂也。谓眉有白黑杂色。”耆耇(qí gǒu):老寿。这里指长寿。

[11]济:渡过。须臾:片刻,短时间。

[12]淳流:淳正和顺的洪流。

[13]感发:李善注:“感发,谓情感于中,发言为诗也。”

[14]“传曰”一段:李善注:“《乐动声仪》文也。”又《毛诗序》: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,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;嗟叹之不足,故永歌之;永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、足之蹈之也。”

[15]执分寸而罔亿度:李善注:“亿度之言无限也。《韩子》曰:‘有尺寸而无亿度。’”

[16]把握:指一手所握的小范围。

[17]大人:李善注:“大人,谓天子也。”枢机:此处指国家要务。

[18]方伯:殷周时期,一方诸侯之长称方伯。其后,州长亦称方伯,汉代的刺史亦可称方伯。这里指益州刺史王襄。

【翻译】

文学说:“《尚书》说:‘君王务德,有事于四方,如同卜筮一样,没有人不相信。’忠贞贤能的臣子,引导君主的志意,承受君主的恩惠,舒发君主的盛德而演化洪大,天下太平,人人皆贤,家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,为什么定要吟唱诗赋才能宣扬君王的美德呢?鄙人暗自对此感到疑惑不解。”浮游先生发怒变色睁大眼睛说:“这是什么话!从前周公歌咏文王之德而作《清庙》,立为《颂》诗之首;尹吉甫咏叹周宣王的美德像清风一样淳和,列在《大雅》之中。在世道衰微的时代,虚伪的臣子妄加称颂,是危险的;太平盛世政治清明,臣子不宣扬美德,是卑鄙的。卑鄙与危险的害处,都会伤害王道。所以自从刺史来上任,宣布君王的诏书,慰问劝勉百姓不敢懈怠,使百姓普遍明晓圣上的恩德,无人不沾圣恩,连眉毛花白长寿的老人,都爱惜一朝一夕的光阴,希望经过很短的时间,等着亲自看到圣德大化淳厚的风尚。于是皇帝的恩泽丰盛而充沛,君主的恩惠盛极而满溢,百姓欢欣鼓舞,内心和畅感激不已,因此作诗来歌咏圣德。古书中说:‘诗人有感受然后有思念,有思念然后有感情的蓄积,有蓄积然后达到感情的丰满,感情丰满然后有创作诗歌的欲望。感到语言不足以表达,因而用感叹来表达;感到感叹不足以表达,因而用歌咏来表达;感到歌咏也不能满足表达的欲望,就不知不觉地用手舞足蹈来表现自己的满腔激情了。’这是臣子对君父的常道,古往今来是一致的。现在您只知道一分一寸,却不知道无限是什么,处在手掌之中,而不知道高远广阔的宇宙,还想为天子谋划机要,评论刺史的得失,不是差得太远了吗?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