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礼文既集,文学、夫子降席而称曰:“俚人不识,寡见鲜闻,曩从末路,望听玉音,窃动心焉。敢问所歌何诗?请闻其说。”浮游先生、陈丘子曰:“所谓《中和》《乐职》《宣布》之诗,益州刺史之所作也。刺史见太上圣明,股肱竭力,德泽洪茂,黎庶和睦,天人并应,屡降瑞福,故作三篇之诗,以歌咏之也。”文学曰:“君子动作有应,从容得度。南容三复白珪,孔子睹其慎戒;太子击诵《晨风》,文侯谕其指意。今吾子何乐此诗而咏之也?”先生曰:“夫乐者感人密深,而风移俗易,吾所以咏歌之者,美其君术明而臣道得也。君者中心,臣者外体,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,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。好恶不形,则是非不分;节趋不立,则功名不宣。故美玉蕴于碔砆,凡人视之怢焉,良工砥之,然后知其和宝也;精练藏于矿朴,庸人视之忽焉,巧冶铸之,然后知其干也。况乎圣德巍巍荡荡,民氓所不能命哉!是以刺史推而咏之,扬君德美,深乎洋洋,罔不覆载,纷纭天地,寂寥宇宙。明君之惠显,忠臣之节究,皇唐之世,何以加兹!是以每歌之,不知老之将至也。”

【原文】

礼文既集[1],文学、夫子降席而称曰[2]:“俚人不识[3],寡见鲜闻[4],曩从末路[5],望听玉音[6],窃动心焉。敢问所歌何诗?请闻其说。”浮游先生、陈丘子曰:“所谓《中和》《乐职》《宣布》之诗,益州刺史之所作也。刺史见太上圣明[7],股肱竭力[8],德泽洪茂,黎庶和睦,天人并应[9],屡降瑞福[10],故作三篇之诗,以歌咏之也。”文学曰:“君子动作有应[11],从容得度。南容三复白珪,孔子睹其慎戒[12];太子击诵《晨风》,文侯谕其指意[13]。今吾子何乐此诗而咏之也[14]?”先生曰:“夫乐者感人密深,而风移俗易[15],吾所以咏歌之者,美其君术明而臣道得也。君者中心,臣者外体[16],外体作然后知心之好恶,臣下动然后知君之节趋。好恶不形,则是非不分;节趋不立,则功名不宣。故美玉蕴于碔砆[17],凡人视之怢焉[18],良工砥之[19],然后知其和宝也[20];精练藏于矿朴[21],庸人视之忽焉,巧冶铸之,然后知其干也[22]。况乎圣德巍巍荡荡,民氓所不能命哉[23]!是以刺史推而咏之,扬君德美,深乎洋洋,罔不覆载,纷纭天地,寂寥宇宙[24]。明君之惠显,忠臣之节究[25],皇唐之世[26],何以加兹!是以每歌之,不知老之将至也[27]。”

【注释】

[1]礼文:即礼节仪式。文,指文饰。集:成,定。这里指完毕。

[2]降席:从座席上退下来,以表示对客人的敬意。

[3]俚(lǐ)人:粗俗之人。此为谦称。

[4]鲜(xiǎn):少。

[5]曩(nǎng):以往,从前。

[6]玉音:李善注引《尚书大传》:“天下诸侯,莫不玉音金声。”

[7]太上:李善注引如淳《汉书》注:“太上,天子也。”

[8]股肱(gōng):李善注引《尚书大传》:“股肱,臣也。”股,指双腿。肱,指双臂。代指辅佐之臣。

[9]应:感应。

[10]瑞:祥瑞。

[11]应:当。这里指得当。

[12]“南容”二句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《论语集解》引孔安国曰:“《诗》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读《诗》至此,三反复之,是其心慎言也。”南容,南宫括,字子容,是孔子的学生。所引诗见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。

[13]“太子击”二句:《韩诗外传》:“魏文侯有子曰击,次曰。少而立之以为嗣,封击于中山,三年莫往来。其傅赵苍唐谏曰:‘父忘子,子不可忘父,何不遣使乎?’击曰:‘愿之,而未有所使也。’苍唐曰:‘臣请使。’击曰:‘诺。’于是乃问君之所好与所嗜,曰:‘君好北犬,嗜晨雁。’遂求北犬晨雁赍行。苍唐至,曰:‘北蕃中山之君,有北犬晨雁,使苍唐再拜献之。’文侯曰:‘嘻!击知吾好北犬,嗜晨雁也。’即见使者……文侯曰:‘中山之君亦何好乎?’对曰:‘好《诗》。’文侯曰:‘于《诗》何好?’曰:‘好《黍离》与《晨风》。’……文侯曰:‘《晨风》谓何?’对曰:‘《诗》云:“鹬彼晨风,郁彼北林。未见君子,忧心钦钦。如何如何,忘我实多。”此自以忘我者也。’于是文侯大悦,曰:‘……欲知其君,视其所使;中山君不贤,恶能得贤?’遂废太子,召中山君以为嗣。”

[14]吾子:敬称,相当于“您”。

[15]“夫乐”二句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也者,圣人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,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,故先王著其教焉。”谓音乐深入人心,可以移风易俗。

[16]“君者”二句:李善注引《子思子》:“民以君为心,君以民为体,心正则体修,心肃则身敬也。”

[17]碔砆(wǔfū):似玉的美石。

[18]怢(tū):忽视,不注意。

[19]砥:磨。

[20]和宝:卞和的宝玉。

[21]精练:这里指纯金属。

[22]干:李周翰注:“干,体也。”即本体,指去除杂质后的纯金属。

[23]“况乎”二句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大哉尧之为君也,巍巍乎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,荡荡乎民无能名焉。’”命,名,表述,描述。

[24]“罔不”几句:李善注:“言所覆者广也。纷纭,众多之貌也。寂寥,旷远之貌也。”

[25]究:《尔雅·释言》:“究,穷也。”郭璞注:“皆穷尽也。”

[26]皇:伟大。唐:指唐尧之世。

[27]不知老之将至也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也。”

【翻译】

礼节仪式既已完毕,文学、夫子从座席上退下来称道说:“鄙人没有见识,见闻很少,刚才从道路的末端,仰闻美玉般的声音,私下暗暗为之动心。冒昧地请问所歌咏的是什么诗歌?请求能听到有关的解说。”浮游先生、陈丘子说:“所谓的《中和》《乐职》《宣布》之诗,是益州刺史所作的诗歌。刺史见天子圣明,臣下尽力,天子的恩泽洪大茂盛,百姓和睦,天人共同感应,屡次降下祥瑞福禄,所以作诗三篇,来歌咏天子的圣明。”文学说:“君子的举动要得当,宜从容不迫得其适度。南容三次重复诵读‘白珪’那句诗,孔子从而发现他有敬慎戒言的心意;魏太子击诵读《晨风》一诗,魏文侯明了他诵诗所指的意思。而今先生为什么喜爱这些诗歌而吟咏它们呢?”先生说:“那音乐感动人心密切而深刻,因而能移风易俗,我之所以吟唱这些诗歌,是赞美君道昭明而臣道有得。君上是人体居中部位的心脏,臣下是人的外体,通过外体的所作所为,然后才知道内心的所好所恶,通过臣下的所作所为,然后才知道君上的法度趋向。所好所恶不显露,是非就不能区分;法度趋向不确立,功名就不能宣扬。因而美玉蕴藏在似玉的美石之中,一般的人会忽视它,经过良工的磨砺加工,然后才知道它是和氏的宝玉;纯金属蕴藏在矿石之中,平常的人会忽视它,经过巧匠的熔化提炼,然后才知道矿石中含有金属的本体。更何况是圣君的盛德,巍巍乎像高山,荡荡乎像江河,老百姓不知道怎样称颂他!因此刺史推扬而歌咏圣上,宣扬君主的盛德之美,深广博大,没有什么不能覆盖承载,囊括天地万物,遍及辽阔宇宙。明君显扬恩德,忠臣竭尽节操,即使伟大的唐尧时代,也没有什么可以超过当今!所以每当吟唱这些诗歌的时候,乐而忘忧,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”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