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两都赋序》作者介绍。
典引一首
典,指《尧典》;引,延续的意思。汉王朝自称为帝尧之后,文章主题为歌颂汉王朝的功德,所以用“典引”为题。《文选》李善注引蔡邕言:“典引者,篇名也。典者,常也,法也。引者,伸也,长也。《尚书》疏,尧之常法,谓之《尧典》。汉绍其绪,伸而长之也。”
本文分两部分:第一部分是向皇帝的呈文,说明创作本文的意图。也可以算序言。第二部分为《典引》正文,是歌功颂德的内容。
臣班固呈言:永平十七年,我与贾逵、傅毅、杜矩、展隆、郗萌等人,被召到云龙门。小太监赵宣拿着《秦始皇帝本纪》来问我们,说:“司马迁下的赞语中,有什么地方不正确吗?”我对他说:“这篇赞中的贾谊《过秦论》说,假使子婴是一般帝王的才能,只要得到中等的辅佐之才,秦国不应当灭亡。这种说法不正确。”陛下就召我进去询问:“本...
原始混浊的太极开端,阴、阳开始分离,阴、阳二气和合着,有的沉降而混浊,有的轻清而上升。沉降与上升的气体交错着,众多的物类在混沌之中自然生成。上天开始授命帝王,五行之德更相替代的情况也初步形成。这时还是天地初开的混沌蒙昧时期,在结绳而治、草创文字的时代以前,情况寂寂无闻,没有流传下来,所以后代君王不能与从前联成...
虽然前代圣贤如皋陶、后夔、伊尹、周公旦等人勤勉努力的辅政,他们的功绩比起孔子来都还小。因此高祖和光武帝两位圣主能像北极星一样,处在受到众星拱卫的位置,天命既至,他们的灵气开始发动,就如潜伏着的龙,准备从深渊中跃出,又像拍击着翅膀欲飞,声威振动,其势十分盛大,如四海之内云蒸雾腾,雷鸣电闪。胡亥吓得自杀,王莽身首...
遍观殷、周二代的大小法度,它们的幽深是可以探知的。殷、周的地位原来都很卑微,是从一筐土开始发迹,渐渐成为诸侯,一代接一代地勤奋劳作,抚育人民,终于成为一方诸侯之长。然后凭借夏、殷赐予的红弓、黄钺的威力,讨伐韦、顾、黎、崇这些不敬畏天子的诸侯。他们在中原地区三番五次地迁徙,才定都镐京和亳。又从臣子的地位,调动如...
何况显赫的圣朝大汉,奠定在高大的唐尧基业之上。上探它的源头,它先孕育了虞和夏,然后又培育造就殷与周,这样才使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光明重现于天下,让太宗、代宗、中宗、显宗的盛美相因而起。它的神异威灵如太阳一样照耀,光辉达到天地四方幽远之处,恩泽如风遍布境外僻远地区,赫赫声威传遍遥远的蛮夷之国。邪恶势力没有由于太远...
多么兴盛啊!汉家历代帝王。他们的仁德能以古代帝王为臣,他们的功勋能做古代百王的君主,他们的荣名光照天下,他们的尊贵,自古帝王无人能够匹敌。汉家虽有这样的威德,却恭恭敬敬,勤劳谦逊,小心谨慎,自贬赞美他们功德的议论,自抑夸耀他们安定的理论,还不敢议论制礼作乐的事情。至于确定一年第一天的日期,改变车马祭牲的颜色,...
于是三公及各地长官,都向天子进言说:陛下向上借鉴唐尧的典籍,中可遵循高祖的法则,下能实践世宗、武宗的路线,并且亲身实行孝道,厚待九族、和睦上下,辨明各种等级的礼物,这些教化已经普及。巡狩安抚众民,对鳏寡孤独的人普遍施予恩惠,祭天祭地祭山祭河,恭敬群神的礼节也相当完备。因此凤凰将百禽聚集到宫阙之上,麒麟将百兽邀...
从前周王朝曾出现白雉、赤乌、黑黍、黄麦这些吉祥物,当时君王与大臣们看见这些事物惊喜得脸色都改变了,在旁侍候的人也奔走相告。这样众多的吉兆,真是美盛的景象。大概是因为周王显明鬼神的感应,敬畏上天之命而获得福气吧,也因上天宠爱优待文王与武王,使子孙后代平平安安,并给他们加上美盛之德,所以周成王要举行封禅大典,这哪...
这时,圣上已经开始关心注意此事,掌握了所有的典籍,多次访问博学多才之士,咨询年老而有声望的人,与他们一起研究道德的根本,讨论仁义的所在,而盼望重大符应的出现。圣上已经被文武百官的直言急谏所感动,又经过五籀占卜者为他深思熟虑。他将使子孙万代弘扬大汉灿烂的光辉,振兴大汉明盛的火德,发扬大汉遗留的风尚,传播大汉美好...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