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陆士衡

见《叹逝赋》作者介绍。

五等论一首

本文《陆机集》题作《五等诸侯论》。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机又以圣王经国,义在封建,因采其远旨,著《五等论》。”李善题解:“五等,公侯伯子男也。言古者圣王立五等以治天下,至汉封树,不依古制,乃作此论。”陆机鉴于秦、魏覆灭的教训,认为应当封建诸侯,以固根基,同时认为封建时也不应“过正”,使诸侯“境土逾溢”,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。封建诸侯的观点,此前曹冏、司马朗等人已曾言及,晋武帝司马炎更将封建变成了现实,在他即位之初,即大封同姓诸侯,仅泰始元年(265)一次就封了二十七王,其中安平王孚的食邑达四万户,此后仍大封不止,成都王颖的食邑高达十万户。因此陆机所言,不过是对现行政策的阿附,并无多少新鲜见《辩亡论》同为传诵人口之作。张溥评云:“《辩亡》怀宗国之忧,《五等》陈建侯之利,北海以后,一人而已。”(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》)

夫先王知帝业至重,天下至旷。旷不可以偏制,重不可以独任;任重必于借力,制旷终乎因人。故设官分职,所以轻其任也;并建五长,所以弘其制也。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,财其亲疏之宜,使万国相维,以成盘石之固;宗庶杂居,而定维城之业。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御,识人情之大方,知其为人不如厚己,利物不如图身;安上在于悦下,为己在乎利人。故《易》曰“说以使民,民忘其劳”,孙卿曰“不利而利之,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”。是以分天下以厚乐,而己得与之同忧;飨天下以丰利,而我得与之共害。利博则恩笃,乐远则忧深,故诸侯享食土之实,万国受世及之祚矣。夫然,则南面之君,各务其治,九服之民,知有定主,上之子爱,于是乎生,下之体信,于是乎结,世治足以敦风,道衰足以御暴。故强毅之国不能擅一时之势,雄俊之士无所寄霸王之志。然后国安由万邦之思治,主尊赖群后之图身,譬犹众目营方,则天网自昶;四体辞难,而心膂获乂。三代所以直道,四王所以垂业也。

先王知道帝业的极端重要,天下的极端广大。广大不可以单独治理,重要不可以独自承担责任;责任重大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,治理广大的疆土终究要依靠别人。因此设置官位使各掌其职,目的在于减轻他的负担;同时建立五等的分封制度,目的在于扩散其治国的权力。于是乎建立了划分疆界的分封制度,裁定了有关亲疏的事宜,使万国互相连结,以...

或以“诸侯世位,不必常全,昏主暴君,有时比迹,故五等所以多乱。今之牧守,皆以官方庸能,虽或失之,其得固多,故郡县易以为治”。夫德之休明,黜陟日用,长率连属,咸述其职,而淫昏之君无所容过,何则其不治哉!故先代有以之兴矣。苟或衰陵,百度自悖,鬻官之吏以货准才,则贪残之萌皆如群后也,安在其不乱哉!故后王有以之废矣。且要而言之,五等之君,为己思治;郡县之长,为利图物。何以征之?盖企及进取,仕子之常志;修己安民,良士之所希及。夫进取之情锐,而安民之誉迟,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,在位所不惮;损实事以养名者,官长所夙夜也。君无卒岁之图,臣挟一时之志。五等则不然。知国为己土,众皆我民;民安己受其利,国伤家婴其病。故前人欲以垂后,后嗣思其堂构,为上无苟且之心,群下知胶固之义。使其并贤居治,则功有厚薄;两愚处乱,则过有深浅。然则八代之制,几可以一理贯;秦、汉之典,殆可以一言蔽矣。

有人认为“诸侯世代相传的职位,不一定能长久保全,昏庸暴虐的君主,有时一个接着一个,这是分封五等之所以多乱的原因。现在的州牧郡守,都是官府任用的有才能的人,虽然有时会有失误,但所得还是居多,所以郡县容易治理”。德行美善光明,经常采用贬退提升的措施,属长连帅,都陈述其职守,因而放荡昏庸的君主无法隐藏其过失,这哪里...

  • 1页8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彭公案
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