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玉是战国后期著名辞赋作家。生卒年不详。有关他的材料,今天知道得很少。相传他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,楚国鄢(今湖北宜城)人,出身寒微,曾在楚怀王、楚顷襄王时期做过文学侍从一类的官职,但不为楚王所重,一生抑郁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云:“屈原既死之后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者,皆好辞而以赋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宋玉赋十六篇,篇目已不可确考。王逸《楚辞章句》、萧统《昭明文选》、章樵《古文苑》等所载宋玉的作品,其真伪问题至今仍有争议。确认为属于宋玉的作品,只有《九辩》一篇。《风赋》《高唐赋》《神女赋》《登徒子好色赋》等篇,后人颇多怀疑是否为宋玉所作。宋玉的作品富于想象力,擅长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描写事物,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。
风赋一首
在早期赋体作品中,《风赋》是一篇结想精巧、设喻别致的篇章。它把“不择贵贱高下而加”的风,分为“大王之雄风”和“庶人之雌风”两种,指出只有像楚王那样的统治者才能享受“雄风”,而一般百姓只能享受“雌风”,这就巧妙而委婉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不平等现象,含有生动的讽喻意味,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。
作者又善于观察事物,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的动态、气势,对风的流转,发生发展过程,开始怎样“起于青
之末”,后来又怎样渐渐大起来,再后来又怎样小下去,由始至终,既详尽贴切又生动形象,给人以启发并让人领略到风的动态的美感。人们常说的“辨别风向”,在《风赋》中有着形象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