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沈休文

见《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》作者介绍。

宋书谢灵运传论一首

本文选自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,为传末议论之词。南朝有宋一代,文章以谢灵运为冠,故沈约于此传末就文学上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意见。沈约为齐梁之际文坛领袖,又是声律论的主要倡言者,故沈约为此论,重在讨论文学上的重要问题,而不在品评谢灵运的诗文特色。文中历述先秦至南朝宋之重要作家及其体气风格,文字不多,而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清晰可见。文中首先提出情文互用的论点,主张“以情纬文,以文被质”,而偏重于文藻形式,即要求胸中“咸蓄盛藻”,诗多“遒丽之辞”。最后提出声律论,主张诗歌要“宫羽相变,低昂舛节”,认为只有“妙达此旨,始可言文”。沈约强调声律在诗歌中的功能,在本文中对于前代作家,也基本贯彻了以声律为中心的批评,在今天看来,自然难免有不公之处。但讲究声律在齐梁时期蔚然成风,并非纯由个人提倡,而是诗歌在脱离外在音乐形式之后,把生命寄寓在文字本身的音乐性上的结果。因此,沈约的上述主张,既是古代诗歌技巧成熟的需要,也是品评诗人的新的尺度。把握此点,才算懂得了本文的精义。

夫人君南面,九重奥绝,陪奉朝夕,义隔卿士,阶闼之任,宜有司存。既而恩以狎生,信由恩固,无可惮之姿,有易亲之色。孝建、泰始,主威独运,空置百司,权不外假,而刑政纠杂,理难遍通,耳目所寄,事归近习。赏罚之要,是谓国权,出纳王命,由其掌握,于是方涂结轨,辐凑同奔。人主谓其身卑位薄,以为权不得重,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借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势倾天下,未之或悟;挟朋树党,政以贿成。 钺疮痏,构于床笫之曲;服冕乘轩,出于言笑之下。南金北毳,来悉方艚;素缣丹魄,至皆兼两。西京许史,盖不足云;晋朝王石,未或能比。及太宗晚运,虑经盛衰,权幸之徒,慑惮宗戚,欲使幼主孤立,永窃国权,构造同异,兴树祸隙,帝弟宗王,相继屠剿。民忘宋德,虽非一涂,宝祚夙倾,实由于此。呜呼!《汉书》有《恩泽侯表》,又有《佞幸传》,今采其名,列以为《恩幸篇》云。

帝王南面君临天下,宫门重重多么深远,朝朝夕夕悉心侍奉,公卿朝士不得承担,宫禁诸般大事小事,应由近臣全力承办。于是恩宠渐由亲近而生,宠信渐由皇恩加固,近臣并无威严之姿,却有易得君王亲近的脸色。刘宋孝建、泰始年间,皇帝独握天下大权,政府机构形同虚设,权柄从不授予朝臣,然而刑赏政务纷繁复杂,皇帝一人难以料理,上闻下...

  • 1页7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彭公案
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