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夫君子小人,类物之通称。蹈道则为君子[1],违之则为小人。屠钓[2],卑事也,板筑[3],贱役也,太公起为周师[4],傅说去为殷相[5]。非论公侯之世[6],鼎食之资[7],明扬幽仄[8],唯才是与[9]。逮于二汉[10],兹道未革。胡广累世农夫[11],伯始致位公相[12];黄宪牛医之子[13],叔度名动京师[14]。且任子居朝[15],咸有职业,虽七叶珥貂[16],见崇西汉,而侍中身奉奏事[17],又分掌御服[18],东方朔为黄门侍郎[19],执戟殿下[20]。郡县掾史[21],并出豪家,负戈宿卫,皆由势族[22],非若晚代,分为二涂者也[23]。
【注释】
[1]蹈道:履行正道。
[2]屠:《尉缭子·武议》:“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。”钓: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吕尚盖尝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周西伯。”
[3]板筑:指修筑土墙。板,筑墙的夹板。筑,夯土用的杵头。
[4]太公:姜太公吕望。周师:周文王用吕望为师,见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。
[5]傅说:本为板筑贱役,因与殷高宗梦中贤臣貌合而被任命为相,辅佐高宗中兴。
[6]世:世胄,指公侯子孙。
[7]鼎食:列鼎而食,指富豪之家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故凶饥存乎国,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三。”
[8]扬:举用。幽仄:犹侧陋,指毫无名位的贤人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明明扬侧陋。”
[9]与:举。
[10]逮:至。
[11]胡广累世农夫:何焯《义门读书记》认为“胡广”当作“匡衡”。按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匡衡字稚圭,东海承人也,父世农夫。”据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,胡广先世非农夫。何说是,译文从之。
[12]伯始:胡广字。“胡广”既当作“匡衡”,则此句“伯始”当作“稚圭”。致位公相: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代韦玄成为丞相,封乐安侯。”
[13]黄宪:东汉名士,字叔度,世贫贱,父为牛医。曾征辟到京师,不仕而归,天下号曰“征君”。
[14]名动京师:东汉重清议,当时京师清议,黄宪名声大振,清流领袖陈蕃、郭泰对他皆极敬服。参见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。
[15]任子:原作“士子”,敦煌唐写本《文选》白文残卷(伯2525卷)、《宋书》作“任子”,据下文“七叶珥貂”,当作“任子”,据改。任子,汉二千石以上官吏,任满一定年限后,可保举子弟一人为郎,称为“任子”。
[16]七叶:七世。珥貂:汉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。珥,插带。左思《咏史》其二:“金张籍旧业,七叶珥汉貂。”谓西汉时金日
和张安世两家,均历七世为汉朝高官。
[17]侍中:官名。汉代侍中为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,无定员。侍从皇帝左右,出入宫廷。
[18]御服:皇帝服用之物,例如玺、剑之类。
[19]东方朔为黄门侍郎:东方朔初为常侍郎,后拜太中大夫给事中,后获罪贬庶人,复为中郎。他从未任过黄门侍郎,疑当作“侍郎”。
[20]执戟殿下:汉代侍郎负责持戟在殿下护卫。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官不过侍郎,位不过执戟。”
[21]掾(yuàn)史:原作“掾吏”,据敦煌唐写本《文选》白文残卷(伯2525卷)、《宋书》改。自汉以来,中央及各州县皆置分曹治事的属吏,称作掾史。
[22]势族:世家大族。
[23]二涂:指士族与庶族仕进之路不同。涂,同“途”。
【翻译】
那君子和小人,是区分人物的通称。履行正道就是君子,违背正道就是小人。宰牛钓鱼是卑微的事情,抡杵筑墙是低贱的活计,吕尚由此当上周文王的军师,傅说由此成为殷高宗的贤相。不论是否为公侯子孙,是否为列鼎而食的富豪,举用那些毫无名位的贤才,只要有才能就能选拔。到了汉朝的时候,这种用人之道没有改变。匡衡父祖数代都是农夫,却能位居丞相爵登公侯;黄宪本来是牛医的儿子,却能名列清流蜚声京城。承父祖官荫在朝廷担任郎官者,都有不同职务,纵然数代冠插貂尾,在西汉受人尊崇,但身为侍中须往来奔忙,还得分掌皇帝服用之物,东方朔曾经作为侍郎,手执长戟警卫殿下。郡县分曹治事的属吏,往往出自豪门大家,负戈宿卫宫省的武官,大都来自世家大族,并非如同后代一样,士庶各有仕进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