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璞(276—344),字景纯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)人。晋代文学家。《晋书·郭璞传》曰:“璞好经术,博学有高才,而讷于言论,词赋为中兴之冠。好古文奇字,妙于阴阳算历。”时中原即将大乱,郭璞南渡,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,作《南郊赋》,晋元帝见而嘉之,授以著作佐郎,不久又迁尚书郎,后王敦起用璞为记室参军。他曾多次上疏主张任法一致,宽缓刑罚,减轻赋役。又借天人感应之说上疏进谏,对腐败的政治提出警告。后因以卜筮劝阻大将军王敦谋反,被王敦所杀,时年四十九岁。
郭璞为两晋之间的重要作家,作品最著名者为《游仙诗》。他学问渊博,造诣极高,著有《尔雅注》《方言注》《穆天子传注》《山海经注》等,至今传世,为士林所重。
江赋一首
《江赋》为郭璞最佳赋作。描绘了长江的浩大气势、雄伟风光、富饶物产,为人们展现了万里长江的壮丽的画卷。《江赋》亦为东晋少见之大赋,用大赋特有的铺陈手法来表现惊天地、泣鬼神的长江,确实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。文如滔滔长江,气势磅礴,壮丽多姿。
《江赋》有激越的篇章:大江辞岷山,汇集万川,激冲巫峡,茫茫九派,泄之尾泄,“滈汗六洲之域,经营炎景之外”,何其激越高昂,令人惊心动魄。亦有舒缓的乐章:猿猴临空骋巧,鹓雏山崖弄翮,中流荡舟的商船,叩舷高歌的渔父,何其平静澄寂,令人心驰神往。
郭璞歌颂伟大的水德,把道家理想镕铸于长江。赞叹长江是天地灵秀的最完美的体现:“焕大块之流形”,“保不亏而永固,禀元气于灵和”,使长江成为无私无欲、连接宇宙、孕育万物的理想人格的化身。
钱锺书在《管锥编》评论说:“郭璞《江赋》,按刻画物色,余最叹‘晨霞孤征’四字,以为可以适独坐而不徒惊四筵也。”他又指出《江赋》之瑕:“具征左思《三都赋序》所讥‘假称珍怪’‘匪本匪实’,几如词赋家之痼疾难瘳矣。”十分中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