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若乃曾潭之府[1],灵湖之渊[2]。澄澹汪洸,
滉囦泫[3]。泓汯浻澋,涒邻
潾[4]。混澣
涣[5],流映扬焆[6]。溟漭渺湎,汗汗沺沺[7]。察之无象,寻之无边[8],气滃渤以雾杳[9],时郁律其如烟[10]。类肧浑之未凝,象太极之构天[11]。长波浃渫[12],峻湍崔嵬[13]。盘涡谷转[14],凌涛山颓[15]。阳侯砐硪以岸起,洪澜涴演而云回[16]。峾沦溛瀤[17],乍浥乍堆[18]。豃如地裂,豁若天开[19]。触曲厓以萦绕[20],骇崩浪而相礧[21],鼓㕉窟以漰渤[22],乃湓涌而驾隈[23]。
【注释】
[1]曾潭:深渊。曾,重,深。府:《楚辞》王逸注:“楚人名渊曰潭。”意如人之府库深不可见。与下句的“渊”实同义。
[2]灵湖:古人以为湖水深处多神灵,故云。
[3]澄澹(dàn)、汪洸(guāng)、
滉(wǎng huàng)、囦泫(yuān xuán):皆水平旷广深、辽阔平静的样子。
[4]“泓汯(hóng)”二句:泓汯、浻澋(hòng)、涒(yūn)邻、
(wān)潾:皆水势漫流曲折的样子。
,“渊”的古字。此用古字嫌与上“渊”字重复之故。
[5]混澣(hàn):水势清澈广大的样子。
涣(xiǎn huàn):水势清澈的样子。
[6]流映:湖水荡漾散出光辉的样子。扬焆(juān):湖面阳光闪烁的样子。焆,光明。
[7]“溟漭(mǎng)”二句:溟漭、渺湎(miǎn)、汗汗、沺沺(tián):皆水淼茫辽阔,无边无际的样子。
[8]“察之”二句:水辽阔无边,水天一色故云。象,物象。
[9]滃渤(wěng bó):雾气涌出迷漫的样子。雾:江湖水面上蒸腾之气。杳:深厚浓重的样子。
[10]郁律:烟上腾升空的样子。
[11]“类肧浑”二句:言江湖之上云雾笼罩的景象犹如宇宙形成之初的混沌状态,气象浩大。类肧浑之未凝,李善注:“言云气杳冥似肧胎,浑混尚未凝结。”类,如。肧浑,浑沌,指天地万物未成形时的混沌状态。象太极之构天,李周翰注:“象太极欲构立二仪也。”意谓如太极之气运生天地万物。太极,指原始混沌之气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气运动而生阴阳,由阴阳而生四时,因而出现天、地、风、雷、水、火、山、泽八种自然现象,推衍而为宇宙万物。构天,形成天地万物。
[12]长波:巨波。长,大。浃渫(xiá dié):李善注引《埤苍》:“浃渫,水滂溏也。”水势磅礴的样子。
[13]峻湍:急流腾空。峻,高。崔嵬:形容急流翻起的波涛高险的样子。
[14]盘涡:盘旋的漩涡。谷转:形容盘旋的漩涡巨大如山谷转动。
[15]凌涛:大浪腾空而起。山颓:凌空飞涛,突然落下,犹如山崩。
[16]“阳侯”二句:言江湖中洪涛巨澜之盘旋激荡。阳侯,传说中的波神。此亦指巨浪。砐硪(è é),高耸的样子。岸起,言波高大如涯岸之高起。洪澜,巨澜。涴(wǎn)演,水势回曲的样子。云迴,像云一样迴绕。
[17]峾(yín)沦:水流回旋的样子。溛瀤(wā wāi):水波起伏不平的样子。
[18]乍浥(yà)乍堆:突低突高。浥,水波跌下。堆,如土堆之高。
[19]“豃(hǎn)如”二句:豃,豁开的样子。地裂、天开,言水为暴风所吹,四面浪起,中为深孔,如地裂开一般,一时风波平息,云雾退尽,豁然如天开。
[20]曲厓(yá):曲折的江岸。萦绕:环绕。
[21]骇:波浪惊起。崩浪:倒下来的动荡的波浪。崩,动荡,倒下。相礧(léi):相击。
[22]鼓:波涛涌起动荡的样子。㕉(kè):李善注:“㕉亦窟之类也。”漰渤(pēng bó):浪打洞穴发出的水声。
[23]湓(pén)涌:水汹涌漫溢。驾:凌驾。隈(wēi):山水弯曲处。
【翻译】
至于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潭,神灵出没的沉沉湖渊。辽阔平静,空旷平远。水势回旋曲折,漫流盘旋萦环。清澈深澄起微澜,鳞波映日光闪烁。渺渺茫茫,广大深长。江面浩瀚,水天一色,细察万物寂无踪形,探视水面无边无际。江上湖面雾气蒸腾,袅袅上升,杳冥如烟。真如混沌未分,一片朦胧,又如太极之气,欲生万物。巨浪浩浩滔天,急流高涨如山。盘曲漩涡,如旋转的山谷;凌空飞波,下落之势如山崩。大波高耸如悬崖,巨澜翻卷如云霞。水流起伏回旋,水势忽高忽低。四面浪起,中成深穴,如地开裂;风波平息,云消雾退,豁然天开。浪触水弯,曲折向前,掀起巨浪,相互碰击。巨浪冲击洞穴,发出澎湃之声,水势汹涌漫溢,凌驾山曲陆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