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峨嵋为泉阳之揭[1],玉垒作东别之标[2]。衡霍磊落以连镇[3],巫庐嵬崛而比峤[4]。协灵通气[5],
薄相陶[6],流风蒸雷,腾虹扬霄[7]。出信阳而长迈[8],淙大壑与沃焦[9]。若乃巴东之峡[10],夏后疏凿[11]。绝岸万丈[12],壁立赮驳[13]。虎牙嵥竖以屹崒[14],荆门阙竦而磐礴[15]。圆渊九回以悬腾,湓流雷呴而电激[16],骇浪暴
[17],惊波飞薄[18]。迅澓增浇[19],涌湍叠跃[20]。砯岩鼓作[21],漰湱澩灂[22]。
㶔
[23],溃濩
漷[24]。潏湟淴泱[25],㶖
瀹[26]。漩澴荥
,渨
瀑[27]。溭淢浕涢,龙鳞结络[28]。碧沙
㵮而往来[29],巨石硉矹以前却[30]。潜演之所汩淈[31],奔溜之所磢错[32]。厓隒为之泐嵃[33],碕岭为之嵒崿[34]。幽
积岨[35],礐硞䃕礭[36]。
【注释】
[1]峨嵋:山名。在今四川峨眉西南。山势雄伟,有山峰相对如峨眉,故名。泉阳:即阳泉。
[2]玉垒:山名。东别: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岷山导江,东别为沱。”标:标记。
[3]衡:南岳衡山,一名岣嵝山,在今湖南。古人认为衡山为荆州之镇山。霍:霍山为安徽霍山西北之天柱山。《尔雅·释山》:“霍山为南岳。”郭璞注:“今在庐江西。”磊落:高大的样子。连:峰峦相连。镇:镇山,一方之主山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封十有二山。”孔安国传:“每州之名山殊大者,以为其州之镇。”
[4]巫:巫山,在四川巫山东,巴山山脉特起处。庐:庐山,在江西九江南,北靠长江,东南傍鄱阳湖。嵬崛(wéi jué):突起高大的样子。比峤(qiáo):一样高大。峤,高大的样子。
[5]协灵:刘良注:“合神灵之变化。”协,合。通气:李善注引《庄子》曰:“川谷通气,故飘风。”指山川之空气流通。
[6]
(pēn):指
涌。此指山川气流相冲激。陶:陶冶。
[7]“流风”二句:指山谷间水气郁蒸,上升为虹蜺,又飘而为云。流风,指川谷间山风飘荡。蒸雷,腾起雷声。指川谷间流风激越,蒸腾之气,轰鸣犹如雷声。腾虹,腾起虹蜺。扬霄,飘起薄云。
[8]信阳:即信陵之阳。李善注引《晋书》曰:“建平郡有信陵县。”刘良注:“信阳,县名。江水出此而长行。”建平郡,三国吴置,今四川巫山一带。长迈:长行。
[9]淙:流注。大壑:传说中大海的最深处,为众水所归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渤海之东,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。其下无底,名曰归墟。”沃焦:传说中东海南部的一座大山,一名尾闾。李善注引《玄中记》:“天下之大东,东海之沃焦焉,水灌之而不已。沃焦,山名也。在东海南,方三万里。”
[10]巴东之峡:指巴东三峡。盛弘之《荆州记》古歌曰: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三峡所指,历代说法不一,长江自奉节以下,宜昌以上,两岸皆山,无地非峡,特就最险者称三峡,今以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为三峡。
[11]夏后:夏禹。鲧的儿子。相传禹继鲧治水,采用疏导的办法,历十三年,三过家门而不入,水患悉平。疏凿:禹凿之通江水。
[12]绝岸:悬崖。
[13]壁立:如壁直立。赮(xiá)驳:本指毛色不纯的马。此指云霞色彩斑斓。
[14]虎牙:山名。李善注引《荆州记》:“郡西溯江六十里,南岸有山名曰荆门,北岸有山名曰虎牙。二山相对,楚之西塞也。虎牙石壁红色,间有白文,如牙齿状,荆门上合下开,开达山南有门形,故因以为名。”嵥(jié)竖:突出竖立的样子。屹崒(zú):高峻的样子。
[15]荆门:山名。在湖北宜都西北。阙竦:如阙之竦立。磐礴:气势雄壮的样子。
[16]“圆渊”二句:言接连不断的漩涡以及汹涌的水流相击犹如雷鸣之声,又如电光相激发散火花。圆渊,回旋的漩涡。张铣注:“峡间江水深急,激岸石而流圆流,故云圆渊也。”九回,江中漩涡一个接一个的样子。悬腾,波涛滔天,悬空腾起。湓(pèn)流,汹涌的水流。电激,如电光相激,水光闪烁。
[17]暴
:浪花四溅的样子。暴,迅疾,狂飞的样子。
,分散。
[18]飞薄:飞扬激荡。
[19]迅澓(fú):迅疾的迴流。增:高。浇:水迴旋的样子。
[20]涌湍:喷涌的急流。叠跃:浪盖浪为叠。跃,涌起。
[21]砯(pīng)岩:水冲山岩,发出砯然之声。鼓作:如鼓声大作。
[22]漰湱(pēng huò):水激射之声。澩灂(xíng zhuó):大波相激之声。
[23]
㶔(píng bèi):水声澎湃。水流相激之声。
(hōng huài):水势汹涌相激之貌。
[24]溃濩(huò):水势汹涌激荡的样子。
漷(xù huò):亦水势汹涌激荡的样子。
[25]潏湟(yù huáng)、淴泱(hū yāng):皆水流迅疾的样子。
[26]㶖
(shù shǎn)
瀹(shěn yuè):皆水流漂疾的样子。
[27]“漩澴(huán)”二句:漩澴、荥
(xíng yíng)、渨
(wēi lěi)
瀑:皆波浪回旋澴涌而起的样子。
[28]“溭淢”二句:溭淢(zé yù)、浕涢(jìn yǔn),水波动荡的样子。溭淢即浕涢,联绵字,书写无定形,常写作“潺湲”。龙鳞,喻水波如龙鳞。结络:波浪交接相连。以上诸句或言急流涌起回旋,或言水势汹涌相激,或言水声轰鸣如雷,或言水流漂疾,或言水波动荡,描摹长江三峡中急湍所呈现的各种形态。
[29]碧沙:吕向注:“江水色碧,故映沙亦为碧也。”
(wěi duò):江中沙石随水流动的样子。往来:吕向注:“往来言随潮水。”
[30]硉矹(lù wù):亦江中沙石随水进退的样子。前却:进退。言潮水之急,虽大石亦随之进退。
[31]潜演:地下潜流。演,《说文解字》:“水脉行地中。”汩淈(yù gǔ):水涌出的样子。
[32]奔溜:奔腾的小水流。溜,水流。磢(chuǎng)错:摩擦。
[33]厓隒(yǎn):崖岸。泐嵃(lè yǎn):与下句“岩崿(è)”皆为激流冲成的洞穴。
[34]碕(qí)岭:漫长起伏的山岭。碕,长边。
[35]幽
:幽深的山涧。积岨(jū):积阻成险。
[36]礐硞(què kè)、䃕礭(luò què):江水冲击险阻,显出高峻不平的样子。
【翻译】
下流泉阳,峨嵋为标志。东别为沱,玉叠作表记。衡、霍两岳多雄伟,峰峦高峻主一方。巫、庐两山皆崔嵬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协和阴阳变化,川谷飘风,气流清新畅通,万物陶冶。山风劲吹,回响犹如雷鸣。水气蒸腾,化成长虹入云霄。流出信陵而远逝,灌注大壑与沃焦。巴东三峡,夏禹开凿,悬崖万丈,如壁直立,色赤如霞。虎牙山,突兀特立,直刺苍穹。荆门山,竦立如阙,气势磅礴。回旋圆流深如渊,漩涡九迴腾空起。波涛汹涌如雷吼,水花闪烁似电激。骇浪突然散落,惊涛飞腾激荡。回流飞速,旋转上冲,急波疾涌,层层重叠。水拍山岩,砰然如鼓声隆隆,巨浪相打,轰轰哗哗,水势激射,江水喷涌。急湍瞬息即逝,水流疾驰向前。回旋曲折,后浪盖过前浪,水浪激荡相接相连,好比龙鳞,排列整齐。绿水映沙碧,随波往来;急流冲巨石,随潮进退。地下清泉,汩汩涌出,奔腾流水疾磨崖石。水钻岩壁成深窟,浪击长岭起孔穴。山涧幽深,积石成险阻;水激浪打,高峻而不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