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修(175—219),字德祖,弘农华阴(今属陕西)人。太尉杨彪之子。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注引《典略》曰:“谦恭才博。建安中,举孝廉,除郎中,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。是时,军国多事,修总知外内,事皆称意。自魏太子已下,并争与交好。又,是时临菑侯植以才捷爱幸,来意投修,数与修书……其相往来,如此甚数。”曹植先是见幸于武帝,后以骄纵而见疏,杨修因与植友善,亦受连累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)秋,因杨修前后漏泄言教,交关诸侯,收杀之。杨修临死,谓故人曰:“我固自以死之晚也。”
答临淄侯笺一首
《文选》选笺八篇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书记》曰:“迄至后汉,稍有名品,公府奏记,而郡将奏笺。记之言志,进己志也。笺者,表也,表识其情也。”又曰:“原笺记之为式,既上窥乎表,亦下睨乎书,使敬而不慑,简而无傲,清美以惠其才,彪蔚以文其响,盖笺记之分也。”范文澜注云:“谓敬而不慑,所以殊于表(表有诚惶诚恐,死罪死罪之语);简而无傲,所以殊于书(上文云,书体在尽言,宜条畅以任气,则有类乎傲也)。”这是笺之特点。
此《答临淄侯笺》,为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之回书。其中论及当时文人盛况与二人文事、交谊,文情相谐,自是佳作。《文选》选此篇入编,盖因其文章典丽而文采斐然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