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伏惟君侯[1],少长贵盛[2],体发、旦之资[3],有圣善之教[4],远近观者,徒谓能宣昭懿德[5],光赞大业而已[6];不复谓能兼览传记[7],留思文章。今乃含王超陈[8],度越数子矣!观者骇视而拭目[9],听者倾首而竦耳[10];非夫体通性达[11],受之自然[12],其孰能至于此乎?
【注释】
[1]伏惟:伏思。伏,以下见上之卑称。君侯:古代称列侯为君侯。
[2]少长:指青少年之时。贵盛:甚为高贵。
[3]体:同。发:周武王名。旦:周公名。资:用。
[4]圣善:指曹植父魏武帝。
[5]宣:布。昭:明。懿德:美德。
[6]光赞:光大,赞佐。大业:指父业,帝业。
[7]不复谓:意谓想不到还能。兼览:兼阅。
[8]含王超陈:谓超越王粲、陈琳等数人。含,包含。亦超越之意。
[9]骇视:惊视,以其文章令王超陈而惊视。拭目:指抹眼睛。
[10]竦耳:立耳。此指注意倾听。
[11]体通性达:体性通达。
[12]自然:指天禀、天赋、天才。
【翻译】
伏想君侯青少年时便高贵已甚,具有武王、周公的资质,加之魏武帝的教化,不论远近,都称颂您能远播、发扬美德,光大、赞佐帝业,却不知道您还博览史传、书记,留意于文章之事。现在已经超越王粲,胜过陈琳,远比上述数人为强。观看者因惊奇而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听闻者因被吸引而侧着脑袋耸起耳朵,要不是体性通达,出于天才,谁能达这等程度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