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赭白马赋》作者介绍。
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首
古人于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(即所谓“上巳”,又称为“三巳”)临水祭祀,并用浸泡了香草的水沐浴,以为这样可以祛除不祥,叫做“禊”“祓禊”或“修禊”。这种风俗起源于周代,郑玄注《周礼·女巫》所云“掌岁时祓除衅浴”句时即云:“岁时祓除,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。”汉魏以后此风相沿,自魏起,大约为了便于记忆,不再拘泥于“上巳”这个日子,而将节日固定为农历三月三日。早在汉代,上巳即已成为人们春日到水边宴饮游玩的节日,宴饮时,人们把酒杯放到水中任其漂流,漂到谁的面前就由谁取饮,此即西晋王济在其《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》诗中所说的“清池流爵”,东晋王羲之在其《兰亭集序》中所说的“曲水流觞”。骚人墨客还免不了要咏诗作赋,有时率性而作,有时受命而作,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以“上巳”和“三月三日”为题的作品。宋文帝元嘉十一年(434)三月丙申,文帝与众臣禊饮于京都建康(今江苏南京)乐游苑,兼为江夏王刘义恭、衡阳王刘义季二人饯行,文帝命与宴者赋诗,并命太子中庶子颜延年作了这篇序。序文记游乐,颂功德,风格典雅,讲求对偶,藻采繁丽,颇能体现作者文章在艺术上的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