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(181—234),字孔明,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早年避乱荆州,隐居隆中,自比管仲、乐毅。后辅佐刘备,联合孙权,击败曹操于赤壁,乘机占据荆州,又西取益州,建立蜀汉政权。刘备称帝后,诸葛亮被任为丞相。刘备死,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,封武乡侯,领益州牧。在平定南中后,欲图中原,多次出兵攻魏未获成功,病死于军中,谥忠武。
诸葛亮虽不以文学著称,但是他的《出师表》《梁甫吟》等诗文,却颇受后人称赏。其文或纵论时事,或抒写心志,感情恳切真挚,文笔朴实流畅,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席之地。后人辑有《诸葛亮集》。
出师表一首
蜀汉建兴五年(227),诸葛亮出师北伐,临行时写此奏表给刘禅。
本篇最初见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,原无篇名,篇名为萧统编此书时所加。因建兴六年(228)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,给刘禅又上一表(即《后出师表》),故此表又称《前出师表》。
诸葛亮在文中,分析了当时蜀汉国内外形势,劝诫后主纳忠谏,明刑赏,亲贤臣,远小人,励精图治,振兴蜀汉,以完成“兴复汉室”的未竟事业;同时还以他自己出仕的经历,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,说明出师北伐的目的和决心,以及临行对刘禅的希望。文章明白剀切,文辞畅达,词情恳挚,肝胆照人。刘勰在《文心雕龙·章表》中指出:“孔明之辞后主,志尽文畅。”《出师表》千百年来万口传颂,正如南宋诗人陆游(《书愤》)所赞: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