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。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。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帅三军,北定中原。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

【原文】

臣本布衣[1],躬耕于南阳[2]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[3]。先帝不以臣卑鄙[4],猥自枉屈[5]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。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[6]。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,尔来二十有一年矣[7]。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[8]。受命以来,夙夜忧叹[9],恐托付不效,以伤先帝之明。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[10]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帅三军[11],北定中原。庶竭驽钝[12],攘除奸凶[13]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[14]。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。至于斟酌损益[15]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

【注释】

[1]布衣:平民。古时平民多穿麻织衣服,故云。

[2]南阳:南阳郡。诸葛亮曾避乱于南阳郡之邓县所属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(参见《三国志》本传注引《汉晋春秋》)。

[3]闻达:闻名显达。

[4]卑鄙:出身低微,见识浅陋。此是谦辞。

[5]猥(wěi):谦辞,犹“辱”。一作“曲”讲,李善注:“猥,犹曲也。言已曲蒙先帝自枉屈而来也。”枉屈:屈尊就卑。

[6]驱驰:奔走效力。

[7]“后值”几句:建安十三年(208),刘备在当阳的长坂为曹操所败。诸葛亮正是在这时受命使吴,并于是年冬,联吴共败曹操于赤壁。备与亮始遇于此前一年,至上表时正好二十一年。

[8]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:《三国志》本传记载,刘备临终前召亮嘱以后事时说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亮涕泣曰:“臣敢竭股肱之力,效忠贞之节,继之以死。”

[9]夙(sù):早。

[10]“故五月”二句:《三国志》本传载,建兴三年(225)春,诸葛亮率军南征,至秋即平息南中诸郡变乱。泸,水名。即今金沙江。不毛,未经开发的荒凉地方。毛,指农作物等。

[11]奖帅:鼓励,率领。

[12]庶:希望。此处有“愿”的意思。驽钝:谦辞,言才能平庸。驽,劣马。钝,刀锋不利。

[13]攘:排除,除掉。奸凶:指曹魏。

[14]旧都:指东汉都城洛阳,时为曹魏京城。

[15]斟酌:考虑,度量。损益:掌握分寸。损,减少。益,增加。

【翻译】

臣本是平民,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,只希望于乱世中苟全性命,不希求在诸侯间显达扬名。先帝不把臣作卑微之人看待,而屈尊相访,三顾茅庐,向臣下询问当时天下大事。因此臣十分感激,便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。后来正逢军事失利,臣在兵败之时接受了委任,在形势非常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,从那以来,已有二十一年了。先帝知臣做事谨慎,所以在临终时便将天下大事托付给臣。自接受任命以来,臣早晚忧虑,唯恐先帝托付之事办不好,有负先帝知人之明。所以在五月间率军渡过泸水,深入到不毛之地。现在南方已经平定,兵甲已经准备充足,就应当奖励并率领三军北伐中原。臣愿竭尽自己的平庸才力,铲除篡汉的奸凶,兴复汉室天下,重返旧都洛阳。这就是臣报答先帝知遇之恩、效忠陛下的职责所在。至于权衡得失,掌握分寸,向陛下进忠言,则是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的职责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