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庄(421—466),字希逸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南朝宋代文学家。他为太常谢弘微之子,幼而聪慧,七岁能文,宋文帝向弘微赞为“蓝田生玉”。初为始兴王濬后军法曹行参军,又转随王诞后军咨议,并领记室;后曾任吏部尚书、吴郡太守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。
在政治上,谢庄对外要求收复中原,反对与北魏议和;对内主张不限门阀,任用贤能。他能文章,善诗赋。所作《怀园引》抒写怀念中原欲归不得的忧思,为世所称。著有诗文四百余篇,后多散佚,明人辑有《谢光禄集》。
月赋一首
《月赋》是谢庄辞赋的代表作。赋中的情节纯属虚构。作者假托陈王曹植在好友应玚、刘桢逝世以后,感到人生短促而功业未就,内心郁悒,在月色清明的夜晚游山消忧,并要王粲命笔作赋。王粲深知陈王的心情,在赋中描绘的月夜景色,渗透了陈王好友零落、处境孤危的忧伤,创造了空灵凄清的意境,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惆怅。末尾的两首歌词,流露出怀念“美人”、渴望归去的心情,表达了期望贤君出现和及时有所作为的心愿。何义门评价此赋说:“前写月之故实,次入即景之语,后言兴感之情,大意全在二歌。”把握了此赋主旨之所在。
谢庄是晋代谢安之后裔,东晋亡后,在刘宋王族的控制下,显赫一时的谢家大族已经失势,特别在宋文帝元嘉十年(433)谢灵运被杀后,更使谢庄感到门庭冷落,处境孤危。《月赋》的构思与情调,正是与作者这样的处境和心情密切相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