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洞箫赋》作者介绍。
圣主得贤臣颂一首
颂,本是《诗经》的诗体之一,其特点与功能是“美盛德之形容”(《毛诗序》)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颂赞》说:“颂惟典雅,辞必清铄,敷写似赋,而不入华侈之区;敬慎如铭,而异乎规诫之域。揄扬以发藻,汪洋以树义。唯纤曲巧致,与情而变,其大体所底,如斯而已。”本文就总体而言,属颂体,但就文章的说理与规谏而言,又有类似奏、议之处,当属于颂的变体。
对披毛毡裹兽皮的人,很难与他称道丝绵的美好柔密;对喝菜汤吃干粮的人,不足以与他论说太牢盛筵的滋味。而今臣下居住在偏僻的西蜀之地,生在穷困的小巷之中,长在茅草覆盖的草屋之下,没有到处游览广闻博见的才智,反有愚蠢至极孤陋寡闻的累赘,不足以与君王的厚望相称,不足以应对君王的明旨。虽则如此,岂敢不略微陈述一下自己的心...
记传说:恭敬地思考《春秋》大义,效法五始的要义,在于审察自己、直接继承《春秋》的精神罢了。贤人,是国家有用的人才。所任用的臣子贤明,那么就可减省选择的劳累而实施的功效很广;所使用的工具锋利,那么所用的力量很少而成就功效收益很多。所以工匠使用不锋利的工具,劳筋苦骨,整日疲惫不堪。至于善于冶炼的巧匠铸造成名剑干将...
人臣也是这样。以前在贤人未遇明主的时候,图谋事情筹划计策,但君王不采用他的谋划;真心诚意陈说己见,但君王不相信他的诚信。进入仕途不能施政报效,被斥责驱逐又并不是他的过失。因此伊尹在鼎炊、砧板间操劳,姜太公窘迫地做着举刀割肉的屠户工作,百里奚出售自己,甯戚干喂牛的工作,都遭受了不遇明主的忧患。及至他们遇到明主、...
因而圣主必须依靠贤臣才能弘扬功业,贤士也要等待明主的扶植才能显示他的才德。君上臣下都有同样的想法,相处交流都欣喜无比,千年一次的机遇,讨论谈说互相毫不怀疑,君臣心意交感的反应,比鸿毛遇上顺风还要快速,比巨鱼纵入大海还要迅疾。明主贤臣的心意相得能达到这样的地步,那怎会产生禁不止、令不行的情况呢?这样,盛大的教化...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