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叹逝赋》作者介绍。
吊魏武帝文一首 并序
魏武帝,即曹操。曹操生前只称魏王,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太祖武皇帝。建安二十五年(220)春正月,曹操病逝于洛阳(今属河南),享年六十六岁。临终前留下遗令,主要对如何安排他的后事作了具体安排。元康八年(298),陆机在秘阁看到了这篇遗令,有感而作了这篇吊文。吊文肯定了曹操的统一功绩和豪情壮志,对曹操的病逝备极同情,抑塞悲怨,溢于言表,其中也可能寄托着作者个人的身世之感。吊文认为曹操临终前的所作所为与其平生叱咤风云的雄姿极不相称,并叙写了曹操死后对其遗令的执行情况,流露出讽刺意味和惋惜之情。陆机之后,罗隐、司马光、苏轼等人也都对曹操临终留情于“分香卖履”之事持贬抑态度。其实,曹操临终不忘情于儿女私情,正体现了他往往率性而为并不矫情自饰的个性特征,是其人之常性的自然流露,并不值得大惊小怪。序文叙写有致,虽长而耐读,吊文却不免有繁杂之累。《文心雕龙·哀吊》评此文说:“陆机之吊魏武,序巧而文繁。”颇中肯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