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昭明太子

【题解】

昭明太子萧统,梁武帝萧衍长子,齐中兴元年(501)九月生于襄阳(今属湖北)。天监元年(502)十一月立为皇太子。萧统生而聪叡,三岁受《孝经》《论语》,五岁遍读“五经”,悉能讽诵。《梁书·昭明太子传》载其“读书数行并下,过目皆忆。每游宴祖道,赋诗至十数韵。或命作剧韵赋之,皆属思便成,无所点易”。萧统生性宽和容众,喜愠不形于色。引纳才学之士,赏爱无倦。恒自讨论篇籍,或与学士商榷古今,闲则继以文章著述,率以为常。中大通三年(531)三月寝疾,四月乙巳薨,年三十一。谥曰昭明。所著《文集》二十卷,又撰古今典诰文言为《正序》十卷,五言诗之善者为《文章英华》二十卷,皆亡佚。独存《文选》三十卷。

《文选》,因昭明太子编纂,故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据明朝杨慎《升庵外集》卷五十二称:梁昭明太子萧统,聚文士刘孝威、庾肩吾、徐防、江伯操、孔敬通、惠子悦、徐陵、王囿、孔烁、鲍至十人,谓之高斋十学士,集《文选》。收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种文体,上起先秦,下迄齐梁,汇成一编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,凡三十卷,自序称选文以“事出于沉思,义归乎翰藻”为标准,故不选经、史、子之文。唐显庆中李善作注,剖而为六十卷;开元六年(718)吕延祚复集吕延济、刘良、张铣、吕向、李周翰五人共为之注,称“五臣注”。南宋以后,两本合刻,称六臣注文选。李善注本有清胡克家重刻宋淳熙尤袤本,甚为流行。

本篇序文着重阐明两点:一论述文学性质,认为事物由简单而繁复,文章由质朴趋藻饰是其必然规律。二辨析文章体制,文章制作日繁,文体的辨析也越趋精细。这是符合六朝人的文学观点的。

余监抚余闲,居多暇日。历观文囿,泛览辞林,未尝不心游目想,移晷忘倦。自姬汉以来,眇焉悠邈,时更七代,数逾千祀。词人才子,则名溢于缥囊;飞文染翰,则卷盈乎缃帙。自非略其芜秽,集其清英,盖欲兼功,太半难矣!若夫姬公之籍,孔父之书,与日月俱悬,鬼神争奥,孝敬之准式,人伦之师友,岂可重以芟夷,加之剪截?老庄之作,管孟之流,盖以立意为宗,不以能文为本,今之所撰,又以略诸。若贤人之美辞,忠臣之抗直,谋夫之话,辨士之端,冰释泉涌,金相玉振。所谓坐狙丘,议稷下,仲连之却秦军,食其之下齐国,留侯之发八难,曲逆之吐六奇,盖乃事美一时,语流千载,概见坟籍,旁出子史,若斯之流,又亦繁博,虽传之简牍,而事异篇章,今之所集,亦所不取。至于记事之史,系年之书,所以褒贬是非,纪别异同,方之篇翰,亦已不同。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,序述之错比文华,事出于沉思,义归乎翰藻,故与夫篇什,杂而集之。远自周室,迄于圣代,都为三十卷,名曰《文选》云耳。

我在从事军政工作之余,平时颇多闲暇之日。观看历代文章,流览词章林府,经常沉思遐想,时光流逝而不知倦意。自从周汉以来,幽远渺茫,朝代更换了七次,时间跨越了千年。其间词人才子,不计其数;诗赋文章,汗牛充栋。要不是删粗取精,纵然加倍努力,也不能遍览尽阅。至于周公的典籍,孔子的论述,光辉如同日月,深奥一似神灵,是忠君...

  • 1页6条
Copyright © 2017-2025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