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余监抚余闲[1],居多暇日。历观文囿,泛览辞林,未尝不心游目想,移晷忘倦[2]。自姬汉以来[3],眇焉悠邈[4],时更七代[5],数逾千祀[6]。词人才子,则名溢于缥囊[7];飞文染翰,则卷盈乎缃帙[8]。自非略其芜秽,集其清英,盖欲兼功,太半难矣[9]!若夫姬公之籍[10],孔父之书[11],与日月俱悬,鬼神争奥,孝敬之准式,人伦之师友,岂可重以芟夷[12],加之剪截?老庄之作,管孟之流,盖以立意为宗,不以能文为本[13],今之所撰,又以略诸。若贤人之美辞,忠臣之抗直,谋夫之话,辨士之端,冰释泉涌[14],金相玉振[15]。所谓坐狙丘,议稷下[16],仲连之却秦军[17],食其之下齐国[18],留侯之发八难[19],曲逆之吐六奇[20],盖乃事美一时,语流千载,概见坟籍[21],旁出子史,若斯之流,又亦繁博,虽传之简牍,而事异篇章,今之所集,亦所不取。至于记事之史,系年之书,所以褒贬是非,纪别异同,方之篇翰,亦已不同。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,序述之错比文华,事出于沉思,义归乎翰藻[22],故与夫篇什,杂而集之。远自周室,迄于圣代,都为三十卷,名曰《文选》云耳。
【注释】
[1]余:昭明自谓。监抚:监国,抚军。《春秋左传·闵公二年》中里克曰:“冢子君行则守,有守则从。从曰抚军,守曰监国,古之制也。”
[2]晷(guǐ):日影。
[3]姬汉:周汉。姬,周姓。
[4]眇焉悠邈:形容悠远。
[5]七代:指自周至梁共七代,即周、秦、汉、魏、晋、宋、齐。
[6]逾:过。千祀:千年。
[7]缥(piǎo)囊:淡青色丝帛制成之书囊。
[8]缃帙:包在书卷外之浅黄色封套。
[9]“自非”几句:吕延济注:“芜秽,喻恶也。清英,喻善也。兼,倍也。言文章之多,若不去恶留善,虽欲倍加其功,太半亦不能遍览,安能尽乎?”
[10]姬公之籍:泛指儒家经典。姬公,周公姬旦。
[11]孔父:孔子。鲁哀公为孔子作诔,称孔子为尼父。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
[12]重(zhòng):甚。芟(shān)夷:剪除。
[13]“老庄”几句:谓不选子书。
[14]冰释泉涌:冰释而化水,泉涌而成流。
[15]金相玉振:《诗经·大雅·棫朴》曰:“金玉其相。”毛传曰:“相,质也。”《孟子·万章》曰:“金声而玉振之也。”赵岐注:“振,扬也。”
[16]“所谓坐狙丘”二句:李周翰注:“狙丘、稷下皆齐地之丘山也。田巴置馆于稷下,以延游谈之士。”
[17]仲连之却秦军:据《战国策·赵策》载,为鲁仲连游说秦将辛垣衍,使其退兵五十里。
[18]食其之下齐国:楚汉相争,汉派郦食其往说齐王田广,下齐七十余城。事见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。
[19]留侯:张良封留侯。他曾发八难,劝高祖不可封六国后代。事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。
[20]曲逆:陈平封曲逆侯。陈平佐高祖,曾六出奇计。事见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。
[21]概:梗概,大略。
[22]“事出于”二句:上句之“事”,承上文“序述”而言,下句之“义”,承上文“赞论”而言。意谓史传中之“赞论”和“序述”部分,也有沉思与翰藻,故可作为文学作品选录。沉思,指深刻的艺术构思。翰藻,指表现于作品中之美丽辞藻。
【翻译】
我在从事军政工作之余,平时颇多闲暇之日。观看历代文章,流览词章林府,经常沉思遐想,时光流逝而不知倦意。自从周汉以来,幽远渺茫,朝代更换了七次,时间跨越了千年。其间词人才子,不计其数;诗赋文章,汗牛充栋。要不是删粗取精,纵然加倍努力,也不能遍览尽阅。至于周公的典籍,孔子的论述,光辉如同日月,深奥一似神灵,是忠君孝亲的典范,人类社会的师表,岂能妄加删削,擅作剪裁呢?老子、庄子的作品,管子、孟子等子书,大抵以立意为其宗旨,不是以能文为其根本,现在编纂《文选》,也就省而不录了。还有贤达之士的赞美文词,忠臣的抗行直谏,谋士的话语,说客的辩论,犹如水流泉涌,金玉其声。所谓坐于狙丘而议于稷下,鲁仲连却退秦军,郦食其往说齐王,张良提出八难而不立六国之后,陈平曾出六计而辅佐汉室兴旺,这些都事美一时而语传千古,见诸文籍,别载子史,像这些,都很繁复博杂,虽然也见诸书籍,然而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,现在编纂《文选》也不选。至于纪事系年的史书,只是用来褒贬是非,纪述好坏,与文学相比,也就大不相同了。至于赞论之组织文采,序述之排比英华,情事经过深刻的构思,文义体现于华丽的辞藻,像这样的作品,杂取而搜集在一起。远起周朝,迄于当代,共有三十卷,名之曰《文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