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王仲宣

王粲(177—217),字仲宣,山阳高平(今山东邹城)人。建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。他年轻时就很有才名,十四岁即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器重。西京扰乱,王粲避难荆州,依附刘表,未被重用。后归曹操,先任丞相掾,累官至侍中,赐爵关内侯。由于他亲历变乱,目睹战争的残酷和人民苦难的深重,加上自己长期流寓南方时仕途很不得意,故前期的作品内容真实深刻,情调慷慨悲凉,富于现实主义精神,在“建安七子”中成就最高。四十一岁时随曹操征吴,途中病故。共遗赋、诗、论近六十篇。他擅长辞赋,严可均《全后汉文》收他的作品四十八篇,辞赋最多,其中以《登楼赋》最为人所称道。

登楼赋一首

汉献帝初平四年(193),王粲十七岁时,因长安扰乱,去荆州依刘表。刘表见他容貌丑陋而身体较弱,不予重视。到建安十一年(206),王粲已三十岁了,在荆州仍郁郁不得志,这年秋季登当阳城楼,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名赋。

赋中抒发了时局动荡不安、自己远离故乡的深刻愁苦,以及报国无门、怀才不遇的无限愤懑,表达了盼望国家早日统一,时局早日平定,自己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崇高愿望。作品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,具有浓郁的诗意;语言自然流畅,一洗汉赋雕琢板滞之弊。清人周平园评此赋说:“篇中无幽奥之词,雕镂之字,期于自抒胸臆,书尽言,言尽意而止……行文低徊俯仰,尤为言尽而意不尽。”颇道出了这篇赋的艺术特色。

  • 1页3条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彭公案
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