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亚以少城[1],接乎其西。市廛所会[2],万商之渊[3]。列隧百重[4],罗肆巨千[5]。贿货山积[6],纤丽星繁[7]。都人士女[8],袨服靓妆[9]。贾贸
鬻,舛错纵横[10]。异物崛诡[11],奇于八方[12]。布有橦华[13],面有桄榔[14];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[15],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[16]。舆辇杂沓[17],冠带混并[18]。累毂叠迹[19],叛衍相倾[20]。喧哗鼎沸[21],则哤聒宇宙[22];嚣尘张天[23],则埃壒曜灵[24]。阛阓之里[25],伎巧之家[26],百室离房[27],机杼相和。贝锦斐成[28],濯色江波[29],黄润比筒,籝金所过[30]。
【注释】
[1]亚:其次。少城:成都内的小城。在西区,古时为商业集中地。
[2]市廛(chán):市街。
[3]渊:渊海。此指各种货物的集中地。
[4]隧:有店铺的街道。
[5]巨千:无数千。
[6]贿货山积:指货物堆积如山。贿货,商品,货物。
[7]纤丽:精巧美丽。星繁:形容品种很多。
[8]都人士女:都城内的男女。
[9]袨(xuàn)服:盛装。靓(jìng)妆:装扮光艳华丽。靓,鲜明貌。
[10]“贾(gǔ)贸”二句:意谓有买的,有卖的,五花八门,忙忙碌碌。贾贸,以有易无。
鬻(zhì yù),囤积居奇。舛(chuǎn),违反。
[11]崛诡:奇怪。
[12]奇于八方:各处珍奇货物超过四面八方。
[13]橦(tóng):木棉。
[14]桄榔(guāng láng):热带树。树干中有红粉如面,可以吃。
[15]邛杖传节:邛竹节稀,是其特点,故言传节。大夏:古代西域国名。据《汉书·张骞传》载,张骞在大夏,见到蜀地所产邛竹杖。
[16]蒟(jǔ)酱:用蒟子做的酱。是蜀地土产。蒟,植物名。果实名蒟子,熟时色正青,可作酱。蒟与上文蒟蒻是两物。番禺:即今广东的广州。
[17]舆辇:车轿。杂沓:纷纷来去。
[18]冠带:帽子和腰间的博带。指士族和官员。
[19]累毂叠迹:一辆接着一辆。形容车多。
[20]叛衍:稠密。相倾:彼此争路不让。
[21]鼎沸:锅中烧开水的滚响声。形容乱腾腾的样子。
[22]哤聒(máng guā)宇宙:嘈杂声震动宇宙。哤聒,嘈杂声。
[23]嚣尘:市人喧嚣扬起的尘埃。张天:漫天。
[24]埃壒(ài)曜灵:尘埃遮蔽了太阳。壒,尘土。这里活用为动词,遮蔽。
[25]阛阓(huán huì):市区。后常用来指市区的街道或店铺。阛,市区的墙。阓,市区的门。
[26]伎巧之家:此指织锦作坊。伎巧,技术,技艺。
[27]离房:不同样的房屋。离,异,不同样。
[28]贝锦:织有贝形花纹的锦。斐(fěi):文采。
[29]濯色江波:成都的江水据说最宜于濯锦,可使锦色格外鲜明。
[30]“黄润”二句:意谓筒中黄润布价值高贵,需要黄金来交易。黄润比筒,指筒中黄润细布。筒中、黄润都是古代名贵布名。籝(yíng),装金子的箱子。
【翻译】
“其次谈到成都内的小城,它是蜀都西面的一部分。是市场的集中处所,是繁荣的商业中心。上百条街道在这儿纵横,几千家商店在这里经营。各种货物堆积成山,精美的商品多如繁星。城中的男子和女郎,人人都是华服盛装。从事买卖囤积,显得忙碌异常。各种珍奇物品,超过四面八方。木棉花织的细布颜色鲜,桄榔树提的面粉味道香;邛杖运到大夏国中,蒟酱传到番禺城乡。路上车轿来往穿行,达官贵人混杂难分。有时车马涌如流水,密集拥挤夺路前进。那乱腾腾的喧哗之声,使整个宇宙都不得安宁;飞扬的尘土弥漫太空,遮没了光辉夺目的日影。街巷店铺,巧匠家庭,无数不同的房屋中间,发出同样的机杼之声。织成了有花纹的灿烂蜀锦,在锦江濯洗之后颜色更加鲜明。名贵的筒中黄润细布,要购买必须用整箱的黄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