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大火流坤维[1],白日驰西陆[2]。
浮阳映翠林[3],回飙扇绿竹[4]。
飞雨洒朝兰,轻露栖丛菊。
龙蛰暄气凝[5],天高万物肃[6]。
弱条不重结[7],芳蕤岂再馥[8]。
人生瀛海内[9],忽如鸟过目。
川上之叹逝[10],前修以自勖[11]。
【注释】
[1]这首诗前半写节候变迁,后半抒发感慨,流露出自勉自励之意。大火:星名。亦称火,即心宿二。每年夏历五月黄昏的时候,出现在南方,方位最正,位置最高。六月以后,就偏西向下行。流:向下行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。”坤维:指地。一说,指西南方。李善注:“《淮南子》曰:‘坤维在西南。’又曰:‘斗指西南维为立秋。’”
[2]西陆:指秋天。李善注引《续汉书》:“日行西陆谓之秋。”
[3]阳:指日光。
[4]回飙:旋风。这里泛指风。扇:吹动。
[5]蛰(zhé):动物冬眠,藏起来不食不动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暄气:暖气。凝:《广雅·释诂》:“定也。”
[6]天高:秋天天高气爽。肃:收缩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九月肃霜。”毛传:“肃,缩也,霜降而收缩万物。”
[7]弱条:柔弱的枝条。不重结:因干枯而不能再弯曲打结。即左思《杂诗》“柔条旦夕劲”之意。《文子·上德》:“冬冰可折,夏木可结。”
[8]芳蕤(ruí):指繁花。馥:香。
[9]瀛海内:犹言天地间。瀛海,浩瀚的海洋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中国名曰赤县神州。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,禹之序九州是也,不得为州数。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。于是有裨海环之,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,如一区中者,乃为一州。如此者九,乃有大瀛海环其外,天地之际焉。”
[10]川上之叹逝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,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川上,河边。叹逝,感叹时光流逝。
[11]前修:前代贤人。指孔子。勖(xù):勉励。
【翻译】
大火星朝着西南方滑行,太阳朝着秋天方向奔赴。
阳光浮动映照青翠树林,秋风回荡吹动碧绿秀竹。
雨花飞溅洒向清晨幽兰,露珠轻灵在丛菊上流转。
龙已蛰伏热气冷却凝聚,秋高霜降万物收缩枯干。
柔细枝条不能弯曲打结,各种花儿岂再芳香四溢。
一个人生活在天地之间,快得就像鸟从眼前飞越。
孔子河边感叹时光流逝,前贤就是这样勉励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