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然而般于游畋[1],作镜前王[2]。肆于人上[3],取悔义方[4]。天子乃辍驾回虑[5],息徒解装[6]。鉴武穆[7],宪文光[8]。振民隐[9],修国章[10]。戒出豕之败御,惕飞鸟之跱衡[11]。故祗慎乎所常忽[12],敬备乎所未防。舆有重轮之安,马无泛驾之佚[13]。处以濯龙之奥,委以红粟之秩[14]。服养知仁[15],从老得卒[16]。加弊帷[17],收仆质[18]。天情周[19],皇恩毕[20]。
【注释】
[1]般于游畋:安乐于游逸、畋猎之中。般,通“盘”。畋,打猎。《尚书·无逸》孔传:“文王不敢乐于游逸、畋猎。”
[2]作镜前王:以前世之王安乐于游猎而亡国之事为鉴,引为警诫。前王,指夏王太康。古代记载太康荒淫暴虐,安乐于游猎而丧国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
[3]肆于人上:在世人之上放肆妄为。肆,放纵妄为,恣意施虐。《春秋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师旷谏晋悼公曰:‘天之爱民甚矣,岂使一人肆于民上。’”可见《春秋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本为“民上”,唐人讳太宗世民,改“民”为“人”。
[4]取悔义方:从为人的道义上引以自责。取悔,感到懊悔,引为自责。义方,道义。以上四句,言应以夏王太康盘游丧国之事作为明镜,不可放纵妄为于百姓之上,并从为人的正道上引为悔恨,加以自责。这正是全赋讽喻之义所在。
[5]天子:指宋文帝刘义隆。辍驾:令车停住。回虑:前思后想。
[6]息徒:让随从歇息,休止游畋。解装:解下游畋的装束。
[7]鉴武穆:以汉武帝、周穆王为鉴戒。周穆王好驾马周游,汉武帝喜爱骏马,皆属奢侈不正之举,当以为鉴。《春秋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昔穆王欲肆其心,周行天下,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。”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天子好大宛马,使者相望于道。”
[8]宪文光:以汉文帝和汉光武帝为典范。宪,以……为典范,效法。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至孝文皇帝……时有献千里马者。诏曰:‘鸾旗在前,属车在后,吉行日五十里,师行日三十里。朕乘千里之马,独先安之?’于是还马。”《东观汉记·光武纪》:“是时名都王国有献名马宝剑,直百余。马以驾鼓车,剑以赐骑士。”光武帝亦不以名马御驾,而使驾载鼓之车。二君不甚过分爱马,皆为廉正之君,当以为典范。
[9]振:救,拯救。民隐:百姓的痛苦。吕延济注:“人有隐痛不济者,发仓廪以济之。”
[10]修国章:修正国家的礼仪制度。
[11]“戒出豕”二句:指喻相同。戒,戒备,引为警诫。出豕(shǐ)之败御,此指爱好出外游畋会有意外灾祸。豕,猪。败御,毁坏驾车者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》:“王子於期为赵简主,取道争千里之表,其始发也,彘伏沟中,王子於期齐辔策而进之,彘突出于沟中,马惊驾败。”惕,警惕。飞鸟之跱(zhì)衡,鸟飞来止立在车横木上。跱,止,独立。衡,车辕前的横木。
[12]祗(zhī):恭敬,严肃。慎:谨慎,慎重对待。所常忽:通常容易疏忽之事。忽,轻忽,不重视。
[13]“舆有重轮”二句:言凡事有所防范,就不致肇祸。舆,车。重轮,即重毂。在原有的车毂外再附加一毂,以使车轮安稳不致倾斜。泛驾,此指翻车。泛,覆,翻。俟,过失,差失。
[14]“处以濯(zhuó)龙”二句:言马到老无用,则置之内厩,予以低劣的饲料。处,安置。濯龙,厩名。奥,内深之处。委,给与。红粟,腐败而发红的粮食。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。”秩,俸禄。
[15]服养:指约束野性,顺从用养。
[16]从老得卒(zú):即从老而终,随着衰老而自然死亡。卒,终。
[17]加弊帷:指用破烂的帷幕来裹马尸。加,施以,予以。弊帷,破烂的帷幕。
[18]收:收敛,殓。仆质:毙倒的躯体,指马的尸体。质,本体。此指躯体。
[19]天情:天子的恩德。周:周全,周到。
[20]毕:完备,与“周”对文义同。
【翻译】
然而皇上虽乐于出游打猎,可想到太康丧国之事,亦思当引以为戒。在世人之上放肆妄为,考虑到为人的道义,又悔恨而自责。天子乃止车前思后想,即令随从解除装具,让士卒歇止游猎。当以爱骏马纵游猎的汉武、周穆为警诫,而以得宝骥不娇宠的汉文、光武为楷模。拯救百姓的痛苦,修改国家的法度。戒备游猎遇猪而导致惊马翻车的祸患,警惕鸟落车衡而马奔伤股之灾。对于经常轻忽的事要严肃处置,对于未及防范之事要慎加警备。车若有重轮的安稳,马则无翻车的灾祸。把马安置在濯龙厩的内深之处,饲养以太仓红粟作为俸禄。马也会顺从用养,而报知遇之恩;任其自然衰老,也是享尽终年。裹上破烂帷帐,收敛马尸完事。这也是皇恩周至,仁德备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