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灵运(385—433)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宋初文学家。谢玄之孙,袭封康乐公,世称谢康乐。初,为武帝太尉参军,后迁太子左卫率。少帝时贬为永嘉太守,文帝时曾为临川郡守。灵运少而好学,博览群书,文章之美,江左莫逮。后移籍会稽,修营别业,傍山带江,尽幽居之美。与隐士王弘之、孔淳之等纵放为娱。每有一诗至都邑,贵贱莫不竞写,远近钦慕,名动京师。后为有司所纠,徙封广州。卒年四十九,有集二十卷。《宋书》《南史》皆有传。锺嵘《诗品》列为上品,评语曰:“兴多才高,寓目辄书,内无乏思,外无遗物,其繁富,宜哉!”清沈德潜《古诗源》曰:“(谢诗)经营惨淡,钩深素隐,而一归自然,山水闲适,时遇理趣,匠心独运,少规往则。建安诸公都非所屑,况士衡以下?”
述祖德诗二首
《述祖德诗》二首,灵运颂其先祖之功德勋业。陆机《文赋》所谓:“咏世德之骏烈,诵先人之清芬。”东晋谢玄是谢灵运的祖父,时前秦君主苻坚灭前燕,取仇池,占汉中,取成都,克前凉,定代地,有灭东晋而统一域内之志。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、兖州刺史、领广陵相,监江北诸军事。383年淝水一战,玄为前锋,射伤苻坚,杀死苻融,以少胜多,大获全胜,封康乐县公。
在这两首诗里,谢灵运一方面竭力颂扬了谢安、谢玄打败异族入侵的功绩,一方面又指出谢安去世以来,世道人心,江河日下,唯有出世归隐,游荡江湖,才是真正的归宿。
李善注引此诗《序》曰:“太元中,王父龛定淮南,负荷世业,尊主隆人,逮贤相徂谢,君子道消,拂衣蕃岳,考卜东山。事同乐生之时,志期范蠡之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