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秀(约227—272),字子期,河内郡怀邑(今河南武陟西南)人。魏晋时期的文学家、哲学家。《晋书·向秀传》叙述他“清悟有远识”,“雅好老庄之学”。对他所注的《庄子》,本传评论道:“庄周著内外数十篇,历世才士虽有观者,莫适论其旨统也。秀乃为之隐解,发明奇趣,振起玄风。读之者超然心悟,莫不自足一时也。”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中也评其注为“妙析奇致,大畅玄风”。可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有《向秀集》二卷,已佚。仅有《思旧赋》《难嵇叔夜养生论》两篇留传至今。
思旧赋一首 并序
吕安,三国时魏之东平人,少有济世志,与嵇康友善。由于吕安妻徐氏貌美,被安兄吕巽奸污,丑行败露后,吕巽反诬告吕安不孝,嵇康激于义愤,为吕安辩诬。此时,被嵇康简慢过的锺会乘机向司马昭进谗,由于嵇康“非汤武而薄周孔”的言论一向为司马氏集团所痛恨,故二人同时被杀。这是文学史上罕见的惨酷冤案之一。向秀在两人遇害的第二年被迫入洛阳应郡举,返回时路过山阳,凭吊嵇康、吕安旧居写了此赋。
向秀与嵇康、吕安志趣相投,不仅一同谈文论诗,还经常与嵇康在树下打铁,与吕安在山阳灌园,三人情谊甚笃。在凭吊遗迹回思往事时,向秀的内心是无比悲愤的,但由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,有好些话不敢明言。鲁迅在1933年创作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时,就在文章中深刻指出了本赋“刚开头却又煞了尾”的原因。这是一篇内容含蓄、余情未尽、意在言外的名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