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质(177—230),字季重,济阴(今山东菏泽)人。以文才为文帝所善,官至振威将军,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,封列侯。
吴质以才学通博,为五官将及诸侯所礼爱;亦善处于曹植曹丕兄弟之间,尤与曹丕为好。据《三国志·魏书》注引《质别传》曰:“帝尝召质及曹休欢会,命郭后出见质等。帝曰:‘卿仰谛视之。’其至亲如此。”及文帝崩,吴质思慕作诗曰:“怆怆怀殷忧,殷忧不可居。徒倚不能坐,出入步踟蹰。念蒙圣主恩,荣爵与众殊。自谓永终身,志气甫当舒。何意中见弃,弃我归黄垆。茕茕靡所恃,泪下如连珠。随没无所益,身死名不书。慷慨自
俛,庶几烈丈夫。”
吴质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(230),谥曰丑侯,后改谥威侯。
答魏太子笺一首
曹丕《与吴质书》现存三封。吴质此笺,主要是对曹丕建安二十二年(217)来信的回复。据李善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魏郡大疫,故太子与质书,质报之。”故笺中谓陈、徐、刘、应,才学所著,惜其不遂,可为痛切云云。
吴质此笺,对“建安七子”除孔融、王粲外,均有简略的文学评价:将阮瑀、陈琳比为汉朝的东方朔、枚皋,以共“不能持论”故也;将徐幹比为汉朝的司马相如,因其“以著书为务”故也;对曹丕,则更是推崇备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