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
陶渊明

陶渊明(365—427),字元亮,东晋亡后更名潜,字渊明。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。东晋至刘宋时期的文学家。他出身于官僚家庭,曾祖父陶侃做过东晋大司马(据萧统《陶渊明传》),祖父陶茂、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或县令,至他时家境衰微,故“少而劳苦”。他青年时有“大济苍生”的壮志,先后做过江州祭酒、镇军参军、建威参军、彭泽令等小官。当时政治黑暗,他不愿同流合污,四十一岁时辞去彭泽令,归隐田园,从此一直“躬耕自资”,卒后友朋谥为“靖节先生”。

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,其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。诗中抒发了对农村风光和淳朴生活的热爱,表现了鄙夷利禄的感情和洁身守志的情操。诗的风格冲淡自然,意境超远,语言简洁含蓄,在古代诗歌中独树一帜;但他也有“金刚怒目”式的作品,或歌颂坚贞不屈的英雄,或赞扬慷慨牺牲的烈士,说明他并未忘情于世事,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。现存有诗歌一百四十多首,散文六篇和辞赋三篇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

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一首

东晋安帝元兴三年(404),刘裕平桓玄,收复京邑,行镇军将军,可能就在这一年任命陶渊明为镇军参军,此时他刚四十岁,在赴任途中路过曲阿(现江苏丹阳)时写了这首诗。

诗中抒写了作者初任军职时的复杂心态。他本来有“达则兼济天下”的宏伟抱负,但因世道黑暗而裹足不前。由于长期生活穷困,他不得不出仕以维持生计,终于因为当时政治异常腐败,门阀制度盛行,加以官场中谄上压下之风极严重,使他无比憎厌仕途生涯,从而陷入出仕与归隐的尖锐矛盾之中。从全诗看,“望云惭高鸟,临水愧游鱼”是他在诗中流露的基本情感,“聊且凭化迁,终反班生庐”是他矛盾思想的主导方面,第二年他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,并写出《归去来兮辞》,正是这种真实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发展的体现。清人孙月峰评此诗曰:“俱是真实语,绝无粉饰,有冲然之味。”颇中肯綮。
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彭公案

《彭公案》以彭朋出知三河县、升绍兴知府、擢河南巡抚、授兵部尚书查办不同事务为线索,叙述李七侯、黄三太、杨香武、欧阳德等一班侠客协助他惩恶诛奸、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