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弱龄寄事外[1],委怀在琴书[2]。
被褐欣自得[3],屡空常晏如[4]。
时来苟冥会[5],宛辔憩通衢[6]。
投策命晨装[7],暂与园田疏[8]。
眇眇孤舟游[9],绵绵归思纡[10]。
我行岂不遥,登降千里余[11]。
目倦修涂异[12],心念山泽居[13]。
望云惭高鸟,临水愧游鱼[14]。
真想初在衿[15],谁谓形迹拘[16]。
聊且凭化迁[17],终反班生庐[18]。
【注释】
[1]弱龄:二十岁。此指年轻时。寄事外:托身于世事之外。此指未入仕途。
[2]委怀:托心于。
[3]被(pī)褐:穿粗布衣裳。被,同“披”,穿。褐,兽衣或粗麻制成的短衣,古时穷人所穿。自得:自足貌。
[4]屡空:经常贫穷,一无所有。晏如:安然貌。
[5]时:时运,时机。苟:且也。冥会:默契,暗与相合。原作“宜会”,从李公焕《笺注陶渊明集》校改。
[6]宛辔:枉道,走弯路。宛,屈。憩:止息。通衢:大道。此喻仕途。
[7]策:简策。古代编连有文字的竹简以成策叫简策,即今天的书籍。命晨装:令人准备清晨出发的行装。原作“命晨旅”,据李公焕《笺注陶渊明集》改。
[8]疏:疏远。
[9]眇眇:遥远貌。
[10]绵绵:不绝貌。纡:缭绕。
[11]登降:跋山涉水。登,登山。降,临水。
[12]目倦:眼睛厌倦,看腻了。修涂异:异乡的漫长道路。
[13]山泽居:所居的山泽。此指旧家园。
[14]“望云”二句:惭高鸟,愧游鱼,对着高飞的鸟、自由的鱼而感到惭愧。
[15]真想:淳真的思想。指原来爱琴书、乐自然的思想。初:原来。衿:胸怀。
[16]形迹:仪容礼貌。此指官场俗套。
[17]化迁:随着时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行为。即与时推移之意。
[18]反:同“返”。班生庐:班固《幽通赋》曰:“终保己而贻则兮,里上仁之所庐。”赞颂其父班彪能保持一生廉洁无暇,留给后人以崇高的典范,并且还告诫自己应择仁者之里而居住。故多以“班生庐”代仁者所居。此指作者自己的家。
【翻译】
年轻时不曾想出仕做官,把感情寄托在琴书上面。
身上穿粗布衣欣喜自得,经常在穷困中恬然自安。
时机来且出任镇军参军,只好去仕途中委屈素愿。
抛开书命仆人备好行装,我将要与田园暂时疏远。
驾轻舟凌清波航行远方,望家山难归去思绪绵绵。
在异域行又行谁说不远,登高山逾大河旅程逾千。
他乡的山与水已然看厌,殷切地怀念着旧日家园。
望云端鸟高飞油然生愧,见水中鱼畅游暗自抱惭。
满胸怀本来是淳真思想,怎么能受官场俗套拘管。
我姑且随时势改变素行,有一天终将要重返故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