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昔者洪水沸出,泛滥衍溢[1],民人升降移徙,崎岖而不安。夏后氏戚之[2],乃堙洪塞源,决江疏河,洒沉澹灾[3],东归之于海,而天下永宁。当斯之勤,岂惟民哉?心烦于虑,而身亲其劳,躬腠胝无胈[4],肤不生毛,故休烈显乎无穷[5],声称浃乎于兹[6]。
【注释】
[1]衍溢:水满溢,满布。
[2]夏后氏:古史称禹受舜禅,建立夏王朝,称夏后氏、夏后或夏氏。此指夏禹。戚(qī):忧愁,忧伤。
[3]洒沉澹灾:意谓以分散洪水消除灾害。洒,分,散。沉,指深水。
[4]躬腠(còu)胝(zhī)无胈(bá):意谓因劳作而磨光了身体肌肉的纹理与细毛,手脚也磨出了老茧。腠,皮肤。胝,手掌或脚掌上的老茧。胈,白肉。
[5]休烈:盛美的功业。
[6]浃:沾润。
【翻译】
“从前大水腾涌,到处都涨满洪水,泛滥成灾,人们随着洪水的涨落到处迁移,道路险阻不平,不得安宁。这使夏禹很忧愁,于是堵塞洪水,疏通江河,分散降落深水,消除灾难,使人们安定,疏导洪水向东流入大海,使天下得到长久的安宁。治水的劳累,难道只是民众吗?夏禹既要费尽心机来谋划,还要亲自参加劳动,皮肤汗毛磨尽,手掌脚掌打起老茧,腿上无肉,所以夏禹盛美的功业永远显赫,声名被颂扬一直到今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