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“于是乎乃使
诸之伦[1],手格此兽[2]。楚王乃驾驯
之驷[3],乘雕玉之舆[4],麾鱼须之桡旃[5],曳明月之珠旗[6],建干将之雄戟[7],左乌号之雕弓[8],右夏服之劲箭[9]。阳子骖乘[10],
阿为御[11],案节未舒[12],即陵狡兽[13]。蹴蛩蛩[14],辚距虚[15],轶野马[16],
陶
[17],乘遗风[18],射游骐。倏眒倩浰[19],雷动猋至[20],星流霆击[21]。弓不虚发,中必决眦[22]。洞胸达掖[23],绝乎心系[24]。获若雨兽[25],掩草蔽地。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[26],翱翔容与[27],览乎阴林。观壮士之暴怒[28],与猛兽之恐惧,徼
受诎[29]。殚睹众物之变态[30]。
【注释】
[1]
(zhuān)诸:也作“专诸”。春秋时著名的刺客。
[2]手格:谓空手击之。
[3]驯:谓经过教练,使之顺服。
(bó):也作“驳”。本为猛兽名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曰:“(中曲之山)有兽焉,其状如马,而白身黑尾,一角,虎牙爪,音如鼓音,其名曰
。是食虎豹,可以御兵。”因骏马似
,虎豹等野兽见而畏之,故谓骏烈之马曰
。驷:四马共驾一车。此指车驾。
[4]雕玉:刻玉以饰车。
[5]鱼须:旌旗上之饰物。桡(náo):弯曲的旗柄。旃(zhān):曲柄之旗,一名曲旃。
[6]曳(yè):摇动。明月:即明月之珠,旗上之饰。
[7]干将:古代良剑名。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其妻莫邪善铸剑。铸有干将、莫邪二剑,锋利无比。故后世便以干将、莫邪为利剑代称。戟:古兵器,合戈矛为一体,可刺可击。
[8]乌号:柘名。柘桑坚劲,乃制弓之良材。
[9]夏服:相传夏后氏有良弓,其矢亦精良。装此良矢之袋,称夏服。
[10]阳子:伯乐字。秦穆公臣,姓孙,名阳。以善相马著称。骖(cān)乘:即陪乘护卫。古时乘车,尊者左,御者正中,护卫在右。
[11]
(xiān)阿:古之善御者。
[12]案节:控制车马行走的速度节奏。未舒:未尽意尽力驱驰。
[13]陵:通“凌”,威逼。
[14]蹴(cù):以脚踢或踩。蛩蛩(qióng):青兽,状如马,善跑。
[15]辚(lín):此极言车马迅疾,虽至捷之兽,亦能蹴践之也。距虚:野马之善走者。
[16]轶:侵轶。
[17]
(wèi):蹋。陶
(tú):兽名。《山海经·海外北经》曰:“北海内有兽,其状如马,名曰陶
。”
[18]遗风:千里马名。
[19]倏眒(shēn):疾速貌。倩浰(liàn):迅疾貌。
[20]雷动:比喻车马之声,如雷震响。猋(biāo):暴风,旋风。比喻车骑奔驰之速。
[21]霆击:比喻威猛。
[22]决眦(zì):射破眼眶。
[23]洞:作动词,洞穿。掖:同“腋”,胳肢窝。
[24]心系:系于心脏的血管经络。
[25]雨兽:如下雨般多的野兽。
[26]弭(mǐ)节:犹案节,即案辔徐行。徘徊:此谓缓辔徐行貌。
[27]翱翔:谓鸟之羽翼上下自如。容与:放纵自由。
[28]暴怒:凶恶与愤怒。
[29]徼(yāo)
(jù)受诎:言禽兽有劳倦已极者,拦截之;力尽者,受取之。徼,拦截。
,通“屈”,尽。
[30]殚:尽。变态:谓变化的情态。
【翻译】
“于是,楚王乃派专诸一类的勇士,徒手格杀猛兽。自己驾驭训练有素的烈马,乘坐雕玉所饰的车子,挥举鱼须为旒的曲旃,舞动明珠装点的旗帜,擎起锋利无敌的长戟,左佩雕饰精美的良弓,右挎夏服盛装的劲箭。伯乐陪乘,
阿御辇,按辔节行,尚未驰驱,即已威凌着矫健的兽群。脚踢蛩蛩,轮碾距虚,侵突野马,踏毙
,乘坐千里之驹,追射出游野骐。逐猎的车马真神速,犹如迅雷疾飙,一似星流电射。弓不虚发,中必破眦。洞穿胸脯,矢透胁腋,断绝血管,心脏停息。获兽多若雨洒,掩草盖地。于是楚王按辔缓行,听其翱翔,自由任情,纵览于阴林。观看壮士格兽之狂怒,目睹猛兽临危之惊惧,对劳倦已极之禽,拦截之;对力竭难行之兽,收取之。但凡鸟兽挣扎的种种情态,一一得以见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