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昔三后之纯粹兮[1],固众芳之所在[2]。杂申椒与菌桂兮,岂维纽夫蕙茝[3]。彼尧舜之耿介兮[4],既遵道而得路[5]。何桀纣之昌披兮[6],夫唯捷径以窘步[7]。惟党人之偷乐兮[8],路幽昧以险隘[9]。岂余身之惮殃兮[10],恐皇舆之败绩[11]!忽奔走以先后兮[12],及前王之踵武[13]。荃不察余之忠情兮[14],反信谗而齐怒[15]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[16],忍而不能舍也[17]。指九天以为正兮[18],夫唯灵修之故也[19]!初既与余成言兮[20],后悔遁而有他[21]。余既不难离别兮[22],伤灵修之数化[23]。
【注释】
[1]三后:王逸《楚辞章句》:“谓禹、汤、文王也。”朱熹在《楚辞集注》中同此说,但在《楚辞辩证》中又说:“疑谓三皇,或少昊、颛顼、高辛也。”戴震及近人马其昶均认为三后为楚先君熊绎、若敖、蚡冒三人。此说较妥。后,君。纯粹:没有杂质。指德行完美,公正无私。
[2]众芳:指下文的椒、桂、蕙、茝等香草。比喻群贤。
[3]“杂申椒”二句:比喻三后求贤的普遍和贤才的众多。杂,杂用,兼有。申椒,申地的椒。椒,落叶灌木,所结的子即称为花椒,是一种香料。菌桂,肉桂。桂树的一种,树干正圆如竹,皮薄可卷,也是一种香料。按,椒、桂都带刺激味,比喻直言急谏之臣。林云铭《楚辞灯》:“椒桂带辣气,以其香犹用之,不但用纯香之蕙茝而已。”维,同“唯”,只,仅仅。夫,彼。
[4]耿介:光明正大。
[5]道:正道,正确的道理。路:比喻治国的正确途径。
[6]何:何等。是“昌披”的状语,现提到主语之前,这也是《楚辞》中常见的特殊句型。
[7]捷径:《楚辞补注》:“捷,邪出也。《论语》曰:‘行不由径。’径,步道也。”
[8]党人:钱杲之《离骚集传》:“谓时小人相为朋党者。”即指当时结党营私的腐朽贵族集团。偷乐:苟安享乐。
[9]路:比喻国家以及他们的前途。幽昧:昏暗不明。
[10]惮殃:畏惧灾难。
[11]皇舆:王逸《楚辞章句》:“皇,君也。舆,君之所乘,以喻国也。”败绩:戴震《屈原赋注》:“车覆曰败绩。”这里指国家颠覆。
[12]忽:匆匆忙忙的样子。先后:指跑前跑后。
[13]踵武:朱熹《楚辞集注》:“踵,足跟也。武,迹也。”
[14]荃:音义同“荪(quán)”,香草名。王逸《楚辞章句》:“以喻君也。”这里指楚怀王。忠情:内心。
[15]齐(jì)怒:盛怒。形容怒火很大。齐,本义是用急火煮饭的意思。
[16]謇謇(jiǎn):朱冀《离骚辩》:“直言貌。”
[17]舍:控制,止。
[18]正:通“证”。
[19]灵修:朱熹《楚辞集注》:“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,盖妇悦其夫之称,亦托词以寓意于君也。”这里指楚怀王。
[20]成言:约定。
[21]遁:变心。有他:有了另外的打算。
[22]离别:指离开楚怀王。
[23]数化:王逸《楚辞章句》:“志数变易,无常操也。”按,这是第一大段的第二层。诗人用一系列比喻,说明治乱成败的道理,并且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,揭示了与楚王的矛盾。
【翻译】
从前三君公正无私德行完美,因此天下贤臣聚集他们周围。杂聚着申椒、菌桂似的人物,岂止接纳优秀的蕙与茝。唐尧、虞舜多么光明正直啊,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。夏桀、殷纣多么狂妄邪恶啊,贪图捷径最终走投无路。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,他们的前途黑暗充满险阻。难道我是害怕招灾惹祸吗?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。跑前跑后我奔走照料啊,希望君王能赶上先王的脚步。君王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,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。我早就知道忠言直谏有祸,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。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,一切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。你以前既然与我有过成约,现在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。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,我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