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朕闻先王并建明德[1],胙之以土[2],分之以民,崇其宠章[3],备其礼物[4],所以蕃卫王室[5],左右厥世也[6]。其在周成,管、蔡不靖[7],惩难念功,乃使邵康公锡齐太公履[8],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陵,北至于无棣[9]。五侯九伯,实得征之[10],世胙太师,以表东海[11]。爰及襄王,亦有楚人不供王职[12],又命晋文登为侯伯[13],锡以二辂、虎贲、
钺、秬鬯、弓矢[14],大启南阳,世作盟主[15]。故周室之不坏[16],繄二国是赖[17]。
【注释】
[1]先王:指周武王。明德:本指完美的德行。这里指周公旦、太公望(即姜尚)。因指二人,故曰并建。
[2]胙(zuò)土:帝王以土地赐封功臣,酬其勋绩,谓之胙土。胙,赐福。
[3]崇:尊。宠章:荣耀的标志。
[4]礼物:典礼文物。
[5]蕃卫:保卫。
[6]左右:辅佐。厥世:其时。
[7]“其在”二句:周武王死,成王年少,周公摄政,管叔、蔡叔挟殷纣之子武庚作乱。周公东征,杀管叔,放蔡叔。管,管叔,名姬鲜,周武王弟,周公兄。周灭商,封于管。蔡,蔡叔,名姬度,周武王弟,封于蔡。不靖,不安。
[8]“惩难”二句:言使齐太公在其封地自由往来,专征伐之功。惩难,息难。念功,言息管、蔡之难,顾念周公、太公之功。邵康公,即召公奭。锡,赐。齐太公,即太公望吕尚。履,践履。
[9]“东至”几句: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周成王少时,管、蔡作乱,淮夷畔周,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:‘东至海,西至河,南至穆陵,北至无棣,五侯九伯,实得征之。’”按,东南西北皆言太公始受封地之疆境。
[10]“五侯”二句:《史记集解》引杜预曰:“五等诸侯,九州之伯,皆得征讨其罪也。”按,五侯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。
[11]“世胙”二句:谓世保封地于我太师,以明表于东海。世胙太师,世代降福于齐太公。太师,吕尚为文王之师,故曰太师。表,显。东海,齐在东海。
[12]“爰及”二句:楚襄王之时,楚叛王命,晋侯与之战,楚人败绩。
[13]命晋文登为侯伯:晋人与楚人战于城濮,楚人败绩,王策命晋文侯为侯伯。登,升。
[14]锡以二辂(lù)、虎贲(bēn)
钺(fǔ yuè)、秬鬯(jù chàng)、弓矢:
晋文侯既为侯伯,王赐以二辂车、虎贲、
钺、秬鬯、弓矢等物。辂,大车,王者之车。虎贲,勇士。
钺,斫刀和大斧。秬鬯,祭祀时灌地所用的以郁金草合黍酿造的酒,色黄而芳香。为祭宗庙时所用。
[15]“大启”二句:谓大开南阳之地,以属于晋,于是晋为诸侯盟主。
[16]不坏:不败。
[17]繄(yī):发语词。二国:指齐、晋二国。按,以上为将封曹公,故引此古典。
【翻译】
我听说从前周武王的时候,周公、太公协同武王共建德勋,武王分给他们土地,分给他们人民,赋予荣耀,赐予礼物,这样做是为了保卫王室,辅佐朝廷。周成王的时候,管叔、蔡叔不安本分,太公平息危难,立了大功,就叫召公赐予齐太公领地,东起东海,西到黄河,南自穆陵,北至无棣。不管五侯,还是九伯,只要有罪,就派兵征伐。世世代代降福于齐太公,以显示他有功于朝廷。再到楚襄王,不守诸侯之职,周天子又命令晋文侯讨伐,晋国因此而上升为侯伯,天子赐予二辆大车、勇士、
钺、祭祀用酒、弓箭等物,开发了南阳之地,世代为诸侯盟主。所以,周室能立于不败之地,也有赖于齐、晋二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