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乌丸三种,崇乱二世,袁尚因之,逼据塞北,束马悬车,一征而灭,此又君之功也。刘表背诞,不供贡职,王师首路,威风先逝,百城八郡,交臂屈膝,此又君之功也。马超、成宜,同恶相济,滨据河、潼,求逞所欲,殄之渭南,献馘万计,遂定边城,抚和戎狄,此又君之功也。鲜卑、丁令,重译而至;箄于、白屋,请吏帅职,此又君之功也。君有定天下之功,重以明德,班叙海内,宣美风俗;旁施勤教,恤慎刑狱,吏无苛政,民不回慝;敦崇帝族,援继绝世,旧德前功,罔不咸秩;虽伊尹格于皇天,周公光于四海,方之蔑如也。

【原文】

乌丸三种,崇乱二世,袁尚因之,逼据塞北[1],束马悬车[2],一征而灭[3],此又君之功也。刘表背诞[4],不供贡职[5],王师首路,威风先逝[6],百城八郡[7],交臂屈膝[8],此又君之功也。马超、成宜,同恶相济,滨据河、潼,求逞所欲,殄之渭南,献馘万计,遂定边城,抚和戎狄[9],此又君之功也。鲜卑、丁令,重译而至;箄于、白屋,请吏帅职[10],此又君之功也。君有定天下之功,重以明德[11],班叙海内[12],宣美风俗[13];旁施勤教[14],恤慎刑狱[15],吏无苛政[16],民不回慝[17];敦崇帝族[18],援继绝世[19],旧德前功,罔不咸秩[20];虽伊尹格于皇天,周公光于四海,方之蔑如也[21]

【注释】

[1]“乌丸”几句: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,三郡乌丸承天下乱,破幽州,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。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,以家人子为己女,妻焉。辽西单于蹋顿尤强,为绍所厚,故尚兄弟归之,数入塞为害。又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传》载,会袁绍兼河北,乃抚有三郡乌丸,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。其后尚、熙又逃于蹋顿。乌丸,又称乌桓,古民族名。三种,乌丸据辽东、辽西、右北平三郡,各有其主,习称三郡乌丸。崇乱二世,大乱已历二主。崇,重。

[2]束马悬车:此指行山路时,包裹马脚,挂牢车子,以防跌滑。

[3]一征而灭: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,建安十二年(207)曹操北征乌桓,公登高,望虏阵不整,乃纵兵击之,使张辽为先锋,虏众大崩,斩蹋顿及名王已下,胡、汉降者二十余万口。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、北平诸豪,弃其种人,与尚、熙奔辽东,众尚有数千骑。辽东太守公孙康斩尚、熙及速仆丸之首,传之。

[4]刘表(142—208):山阳高平(今山东微山县)人。字景升,献帝初平元年(190)任荆州刺史,据有今湖南湖北大部地区,是东汉末年较大的一股割据势力。背诞:违命放纵,不受节制而妄为。

[5]不供贡职:不供贡赋之职。

[6]“王师”二句:谓天子大军将行,向其衢路而威风之声已先往,所止而闻。首,向。逝,往。

[7]百城八郡:谓刘表所据地。

[8]交臂屈膝:谓自缚以降。按,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,建安十三年(208)秋七月,公南征刘表。八月表卒,其子琮代,九月,公到新野,琮遂降。

[9]“马超”几句:马超(176—222),三国时右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)人,字孟起,随父马腾起兵,后领腾部曲,为曹操所败,终附刘备。成宜,关中叛将之一,与马超、韩遂、杨秋、李堪等为伍。相济,相助。滨据,傍水而驻。河、潼,黄河、潼水。求逞所欲,言逞其所欲。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,建安十六年(211),关中诸将,马超、韩遂、成宜等反,超等屯潼关。曹操西征,与超等夹关而战,曹操分兵结营于渭南,马超成宜等夜攻营,被曹操伏兵击破之,斩成宜。殄(tiǎn),杀尽。馘(guó),割耳。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以计功曰馘。抚和戎狄,西北地区平定之后,足以安抚西北部少数民族。

[10]“鲜卑”几句:鲜卑、丁令、箄于、白屋,皆古时我国西北部之少数民族。箄,为“单”之误。重译,经过多次翻译。请吏,请汉为之置吏。帅职,帅其职贡。

[11]重以明德:加重其明德。

[12]班叙:犹言颁述天下。

[13]宣美风俗:宣而行之,以为风俗之美。

[14]旁施:遍施。勤教:惠教。

[15]恤:忧。

[16]苛政:重赋重刑之政。

[17]回慝(tè):奸邪,邪恶。

[18]敦崇:尊重。

[19]援:引。继绝世: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重续断绝禄位之世家。

[20]罔:无。秩:序。

[21]“虽伊尹”几句:伊尹之高德上至皇天,周公之明德远照四海,比之曹操则微不足道。伊尹,商汤臣,名挚。佐汤伐夏桀,被尊为阿衡(宰相)。格,至。周公,姬旦,周文王子。辅助武王灭纣,建周王朝,武王死,成王年幼,周公摄政。蔑如,轻视,不足道。

【翻译】

三郡乌丸,使两代君主不得安宁,袁尚又依附着他们,在塞北相与为邻,曹公你做好了充分准备,一举将他们消灭干净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刘表违命妄为,不安于诸侯之位,是你率领王师,威风所到,无不披靡,百城八郡,不战而降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马超、成宜之徒,臭味相投,沆瀣一气,占据了潼河、黄河两岸,为所欲为,你将他们消灭在渭南,杀敌以万计,于是平定边境之地,安抚了相邻的少数民族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鲜卑、丁令,通过翻译,前来投顺;单于、白屋,请我们设置官员,承担赋贡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总之,曹公有安定天下的大功,增加了你的大德大勋,使普天之下风俗淳美;遍施惠政教化,慎用刑罚典狱,官吏从无苛政,人民善良厚道;尊敬皇族,继绝世家,凡耆旧美德、前代有功之人,皆有恩赐;纵然伊尹德高上至皇天,周公光辉照耀四海,也无法同你曹公相提并论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