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昔者董卓初兴国难[1],群后失位以谋王室[2],君则摄进,首启戎行,此君之忠于本朝也[3]。后及黄巾,反易天常,侵我三州,延于平民,君又讨之,剪除其迹,以宁东夏,此又君之功也[4]。韩暹、杨奉专用威命,又赖君勋,克黜其难;遂建许都,造我京畿,设官兆祀,不失旧物,天地鬼神于是获乂[5],此又君之功也。袁术僭逆,肆于淮南,慑惮君灵[6],用丕显谋,蕲阳之役,桥蕤授首[7]。棱威南厉[8],术以殒溃[9],此又君之功也。回戈东指,吕布就戮[10],乘轩将反[11],张杨沮毙,眭固伏罪[12],张绣稽服[13],此又君之功也。袁绍逆常[14],谋危社稷[15],凭恃其众,称兵内侮[16],当此之时,王师寡弱[17],天下寒心[18],莫有固志[19],君执大节[20],精贯白日[21],奋其武怒[22],运诸神策,致届官渡[23],大歼丑类[24],俾我国家拯于危坠[25],此又君之功也。济师洪河[26],拓定四州[27],袁谭、高幹[28],咸枭其首[29]。海盗奔迸[30],黑山顺轨[31],此又君之功也。
【注释】
[1]董卓初兴国难:《三国志·魏书·董卓传》:董卓“遂废(少)帝为弘农王。寻又杀王及何太后。立灵帝少子陈留王,是为献帝”。初,首。
[2]群后:谓诸侯。失位:言诸侯见王室遭难,皆去其位,为王室谋安定之策。
[3]“君则”几句:君,指曹操。摄进,开启。首启戎行,董卓废帝为弘农王,而立献帝。将军袁绍等同时俱起;董卓兵强,莫敢先进,曹操遂引兵而西进。
[4]“后及黄巾”几句:李善注:“青州黄巾,众有百余万。入兖州,遂转入东平。太祖遂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,破之,黄巾至济北乞降。”黄巾,东汉末太平道首领张角等,于灵帝中平元年(184)发动农民起义,倡言: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。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。”徒众达数十万人。皆以黄巾裹头,称为黄巾军,或黄巾。反易,违反、变易。天常,天之常道。三州,青州、兖州、东平郡。延,伸展,遍布。平民,老百姓。剪除其迹,谓杀尽。东夏,指洛阳。
[5]“韩暹(xiān)”几句:韩暹、杨奉,二人为董卓之将。专用威命,专擅其凶威之命。克,能。黜,退。建安元年(196),洛阳宫室并为董卓焚毁,迁都于许,作我京兆邦畿,设置官班,始为坛茔祭祀,至此宗庙社稷制度始立,不失汉家用事礼乐之物。许都,以许为京都。建安元年,曹操迎献帝都许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,改许为许昌。京畿,国都所在地及其行政所管辖地区。兆,祭坛的界域。旧物,前代的典章制度。获乂,得以治理。
[6]“袁术”几句:谓袁术僭号,称帝于淮南,曹公征之,术畏公之威灵。袁术,东汉汝阳(今河南商水)人,字公路,袁绍从弟。僭(jiàn)逆,越位,反叛。献帝初平四年(193),袁术据寿春,僭称帝号。肆,恣肆,恣意。淮南,寿春地处淮南。慑惮(shèdàn),畏难。君灵,曹操之威灵。君指曹操。
[7]“用丕”几句:桥蕤(ruí)授首,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曰:“袁术欲称帝于淮南……术侵陈,公(曹操)东征之。术闻公自来,弃军走,留其将桥蕤……公到,击破蕤等,皆斩之。”丕,大。显谋,明谋。蕲(qí)阳,蕲水之北。授首,斩获其首。蕲县属沛,在陈之东。
[8]棱(léng)威:威严。南厉:言淮南之逆,惧公之严厉。南,指淮南袁术。
[9]殒溃:指袁术于建安四年(199),粮尽众散,欲走青州依袁谭,又为刘备所截击,复还走寿春,愤恚呕血死。
[10]“回戈”二句:曹操先败袁术于蕲县,回戈东征,再破吕布于下邳而杀之。吕布(?—198),东汉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)人,字奉先。张邈迎为兖州牧。建安三年(198),曹操东征,大破之。曹操遂决泗、沂二水以灌城,乃擒吕布,杀之。
[11]乘轩将反:谓曹操破吕布还。轩,车。
[12]“张杨”二句: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杨传》载,张杨,字稚叔,并州云中(今山西原平)人也。卓以杨为建义将军、河内太守。太祖之围布,杨欲救之,不能。乃出兵东市,遥为之势。其将杨丑,杀杨以应太祖。杨将眭(suī)固杀丑,将其众,欲北合袁绍。太祖遣史涣邀击,破之于犬城,斩固,尽收其众也。沮,败。伏罪,谓诛杀也。
[13]张绣稽服: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绣传》载,张绣,武威祖厉(今甘肃靖远)人,骠骑将军济族子也。绣随济,以军功稍迁至建忠将军,封宣威侯。太祖南征,军淯水,绣等众降。
[14]袁绍:字本初,汝南(今河南商水)人,四世三公,势倾天下。天子以绍为太尉,会曹操迎天子都许,绍领精兵十万,骑万匹,将攻许都。逆常:逆乱常道。
[15]谋危社稷:计谋推翻国家政权,取而代之。
[16]称兵内侮:依仗其兵众,内怀轻侮天子之心。
[17]寡弱:谓王师少而弱。
[18]寒心:战栗,恐惧。
[19]莫有固志:谓战士无坚固之志。
[20]大节: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。
[21]精贯白日:精诚之心,如白日之昭然。
[22]武怒:指兵将之怒。
[23]致:及。届:到。官渡:地名。在今河南中牟东北。建安五年(200)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。
[24]歼:杀。丑类:丑恶之属,指袁绍及其兵众。
[25]俾:使。拯:救。危坠:坠落之危。
[26]济:渡。洪河:大河,黄河。
[27]拓:定。四州:青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。
[28]袁谭:袁绍长子,领青州。建安十年(205),曹操攻袁谭,破之,斩谭。高幹:袁绍甥,领并州牧。曹操征高幹,幹走荆州,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。
[29]枭首:斩其首级,悬于木上。
[30]海盗奔迸(bèng):曹操东征海盗管承,遣乐进击破之,管承败走海坞。迸,流散。
[31]黑山顺轨:黑山张燕,率众而降,封为列侯。顺轨,犹言就范。
【翻译】
以前,董卓首先把国家推向危难之际,列位诸侯纷纷离位,去谋求拯救王室的良策,是你曹公前来首开兵戎之行伍,这是你对本朝的忠诚。后来黄巾造反,违背天之常道,占据了青州、兖州和东平郡,祸及平民百姓,你曹公领兵讨伐,消灭了余党,使洛阳平安无事,这是你曹公的功劳。韩暹和杨奉,逞凶霸道,仍依赖你的大功,得免其难;接着,就建都于许,设立了京城,组织官班,恢复宗庙祭坛,一仍前代的典章制度,天地祖宗各归其位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叛贼袁术,妄自称帝于淮南,但威慑你曹公的堂堂正气,你以高明的谋略,蕲阳一战,斩了他部将桥蕤的头。你的威严凛厉使袁术胆战心惊,袁术终于败死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接着,你又回戈东征,杀死吕布,正要班师回朝,又击溃张杨,诛杀眭固,张绣降服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袁绍逆乱天常,觊觎汉家天下,依仗他兵多将广,内怀轻侮之心,在这关键时刻,王师人少兵弱,普天之下大为忧惧,战士缺乏必胜的信心。是你以大局为重,忠诚之心如白日在天,激发兵将之士气,运用神机妙算,待到官渡一仗,全歼顽敌,使国家转危为安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大军渡过黄河,平定青、冀、幽、并四州,袁谭、高幹,斩首示众。海盗管承溃退,黑山张燕归顺,这又是你曹公的功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