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若夫时阳初暖[1],临川送离[2],酒酣徒扰[3],乐阕日移[4],疏客始阑[5],主人微疲。弛弦韬籥[6],彻埙屏篪[7]。尔乃促中筵[8],携友生[9],解严颜[10],擢幽情[11]。披黄包以授甘[12],倾缥瓷以酌酃[13]。光歧俨其偕列[14],双凤嘈以和鸣[15]。晋野悚而投琴[16],况齐瑟与秦筝[17]。
【注释】
[1]时阳:春天之别称。
[2]送离:送别。
[3]徒:众。扰:扰攘。
[4]乐阕:乐终。
[5]疏客:关系不亲密的客人。始阑:开始稀少,指送客的人。阑,李善注引文颖《汉书》注:“阑,言希也。谓饮食半罢半在谓之阑。”
[6]弛弦:放下琴弦。弛,解。韬籥:将籥收藏起来。韬,藏。籥,乐器。
[7]彻:通“撤”,撤去。埙(xūn):古乐器。屏:除,去。箎(chí):古管乐器。李善注引郭璞曰:“篪,竹为也,尺四寸,围三寸,一孔,上出三寸分。右翘,横吹之。小者尺二寸。”
[8]尔乃:然后。促中筵:在席之当中促膝而坐。促,迫近。筵,竹席。
[9]携友生:拉着朋友的手。友生,朋友。
[10]解:松解,去掉。严颜:严肃的脸色。
[11]擢:起,生。幽情:深藏不露之感情。
[12]披:剥,剖开。黄包:指黄色的桔皮。授甘:付与甘桔。
[13]缥(piǎo)瓷:青白色瓷瓶。缥,淡青色,即今所谓月白色。酌酃(líng):饮酒。酃,酒名。《水经注·耒水》:“酃县,有酃湖,湖中有洲,洲上居民,彼人资以给酿酒甚美,谓之酃酒。岁常贡之。”
[14]光:光彩,指笙外表光洁华美。歧俨:指笙管长短不同整齐地排列着。歧,此指众笙管长短不齐。俨,整齐。偕列:排列在一起。偕,共,一起。
[15]嘈(cáo):象声词。鸟鸣声。
[16]晋野:即春秋晋国乐师师旷,字子野,名旷。悚(sǒng):惊惧。
[17]齐瑟:相传古代齐国人善鼓瑟,以瑟著名。《史记》苏秦说齐王曰:“临淄其民,无不吹竽鼓瑟。”《乐府诗集》卷六十三有《齐瑟行》,亦曲名。秦筝:类似瑟的弦乐器,相传为蒙恬所造。《风俗通义·声音》:“《礼·乐记》:‘筝五弦,筑身也。’今并、凉二州筝形如瑟,不知谁所作也。或曰秦蒙恬所造。”《隋书·音乐志》:“筝,十三弦,所谓秦声,蒙恬所作也。”
【翻译】
若是设想在春暖花开之际,临水送别,酒酣宴罢,杯盘狼藉,乐曲暂歇,日影西移,客人开始稀少,主人微感困疲。这时放下琴瑟,收起管籥,撤下土埙,除去竹篪。然后,席地促膝而坐,拉着朋友的手,脸上堆满笑容,倾诉肺腑衷肠。剥开黄色桔皮送上甘桔,提起青白瓷瓶斟酒,共饮酃湖美酿。看那笙管,光洁明亮,长短不齐,两两对称地排列在一起;听那笙声,如双凤相依,嘈嘈和鸣。笙声之美,使师旷惊惧而掷琴,何况那齐瑟与秦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