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愀怆恻淢[1],虺
煜熠[2],泛淫泛艳[3],霅晔岌岌[4]。或案衍夷靡[5],或竦踊剽急[6];或既往不反,或已出复入。徘徊布濩[7],涣衍葺袭[8]。舞既蹈而中辍[9],节将抚而弗及[10]。乐声发而尽室欢[11],悲音奏而列坐泣。
纤翮以震幽簧[12],越上筒而通下管[13]。应吹潝以往来[14],随抑扬以虚满[15]。勃慷慨以憀亮[16],顾踌躇以舒缓[17]。辍《张女》之哀弹[18],流《广陵》之名散[19]。咏《园桃》之夭夭[20],歌《枣下》之纂纂[21]。歌曰:枣下纂纂,朱实离离[22],宛其落矣[23],化为枯枝。人生不能行乐,死何以虚谥为[24]?
【注释】
[1]愀怆(qiǎo chuàng):悲伤的样子。恻淢(yù):悲伤的样子。李善注:“淢与惐同,况逼切。”惐,悲伤。
[2]虺
(huǐ wěi):繁盛之貌。煜熠(yù yì):光辉炽盛之貌。
[3]泛淫:浮游不定貌。泛艳:放纵之貌。
[4]霅晔(sà yè):急疾之貌。岌岌:急速之貌。
[5]案衍:曲折的样子。夷靡:声音由平而渐低。
[6]竦踊:竦立踊起。剽(piāo)急:轻疾急切。
[7]徘徊:声音回旋貌。布濩(hù):散布。
[8]涣衍:声音缓慢。葺(qì)袭:声音重叠复合。
[9]舞:指舞者。中辍:中止。李善注:“言以笙声为主,故舞者足蹈中止而待之。”
[10]节将抚而弗及:这句指歌者将抚节而唯恐不及,言与笙的演奏紧密配合。节,古乐器。编竹形如箕,以圆竹二,上合下开,划之发声,以明节拍,控制演奏。见《大清会典图》三九。抚,敲,击,拍。
[11]乐(lè)声:欢乐的声音。
[12]
:同“捻”。纤翮(hé):纤细的羽茎,指笙管。幽簧:管簧,因在笙管内,所以称幽簧。
[13]越上筒而通下管:指吹奏时气流通过笙管下部而越出笙管上部,发出声音。筒,指笙管。通,通过,经过。
[14]吹潝(xī):吹气和吸气。笙簧吹气和吸气均可发出声音。
[15]随抑扬以虚满:指气流随着声音的低弱或高强而使笙管或虚或满。
[16]勃:此指气流盛,充沛。慷慨:指声音强烈。憀(liáo)亮:清彻响亮。
[17]顾:却。踌躇:徘徊不前,犹豫。
[18]《张女》:古曲调名。张铣注:“《张女》,弹曲名也,其声哀。”《乐府诗集》卷七七南朝陈江总《杂曲》之二:“曲中唯闻《张女》曲,定是同姓可怜人。”
[19]流:演奏之意。《广陵》之名散:著名琴曲《广陵散》。
[20]《园桃》:古曲名。夭夭:桃花盛开之貌。
[21]《枣下》:古曲名。纂纂:聚集貌。
[22]朱实:红色果实,指成熟的枣子。离离:分披繁多貌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草木灵草,朱实离离。”一说下垂的样子。
[23]宛:树木得病而干枯。李善注引毛苌曰:“宛,死貌。”
[24]谥(shì):人死后根据生前的言行所追赠的名号。为:何为,干什么?此句式应是“以虚谥何为?”
【翻译】
悲愤忧伤,如烈火强光。忽而游移飘忽,忽而急速流荡。有时迂回平息,有时又猛烈激昂;或者既已飘散而不复反,或者声音远出复又回响。回旋荡漾,徐缓重叠。舞蹈者中途停顿以随乐曲,伴奏者将击节而唯恐不及。演奏欢乐的乐曲满室都欢快,演奏悲伤的乐曲列坐都掩泣。捏按着羽茎般笙管,气流震动管里的簧片,美妙的声音通过下管而飘出上端响眼。吹气与吸气往来发声,气流随着声音高低而使笙管时虚时满。气流充沛而声音强烈响亮,气流压抑而声音低回舒缓。这时,停弹《张女》之哀曲,演奏著名琴曲《广陵散》。吟咏《园桃》,赞美桃花盛开;歌唱《枣下》,感叹人之聚散。歌中唱道:枣树底下人聚集,枝头累累红果实。待到枣树老病死,化为枯枝空叹息。人生若不及时去行乐,死后谥号虚名又何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