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日夕阴云起,登城望洪河。川气冒山岭,惊湍激岩阿。

【原文】

日夕阴云起,登城望洪河[1]。川气冒山岭,惊湍激岩阿[2]

归雁映兰畤[3],游鱼动圆波。鸣蝉厉寒音[4],时菊耀秋华。

引领望京室,南路在伐柯[5]。大夏缅无觌[6],崇芒郁嵯峨[7]

总总都邑人[8],扰扰俗化讹[9]。依水类浮萍,寄松似悬萝。

朱博纠舒慢,楚风被琅邪[10]。曲蓬何以直,托身依丛麻[11]

黔黎竟何常[12],政成在民和[13]。位同单父邑,愧无子贱歌[14]

岂敢陋微官,但恐忝所荷[15]

【注释】

[1]洪河:指黄河。

[2]岩阿:岩边。阿,山岩边。

[3]畤(zhì):通“沚”,水中的小片陆地。

[4]厉:高。

[5]南路:指南去京洛的道路。因洛阳在河阳的西南方。伐柯:《诗经·豳风·伐柯》:“伐柯伐柯,其则不远。”此取“不远”之意。

[6]大夏:大夏门。李善注引陆机《洛阳记》:“大夏门,魏明帝所造,有三层,高百尺。”缅:遥远。觌(dí):看见。

[7]芒:指北芒山。李善注引郭缘生《述征记》:“北芒,去大夏门不盈一里。”郁:林木繁盛貌。嵯峨:山高峻貌。

[8]总总:聚集,众多。

[9]扰扰:纷扰。讹(é):改变。

[10]“朱博”二句:李善注引《汉书》:“朱博……迁琅玡太守,齐部舒缓。敕功曹官属:‘多褒衣大袑,不中节度,自今掾吏衣皆去地三寸。’视事数年,大改其俗,掾吏礼节皆如楚赵。”

[11]“曲蓬”二句: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

[12]黔黎:黔首黎民,均指百姓。

[13]政成在民和:何焯曰:“晋初纪纲不立,豪贵奢僭,论政者欲纠之以猛,安仁则谓民和而俗自化。终前篇‘视民不恌’之义也。”

[14]“位同”二句:《吕氏春秋·察贤》:“宓子贱治单父,弹鸣琴,身不下堂而单父治。”

[15]忝(tiǎn)所荷:有愧于所负的重任。忝,有愧于。

【翻译】

黄昏时阴云在天末出现,登城楼望黄河浩荡蜿蜒。白色的水蒸气飘浮山顶,汹涌的惊浪涛激荡岩岸。

南归雁投影于兰芷水边,水中鱼涌微波粼粼起圈。树梢头寒蝉鸣声急响远,篱畔菊绽黄花金光璀璨。

抬起头远眺那京都皇室,川原上路蜿蜒相去不远。大夏门在远方不能看见,北芒山林深郁高峰凌天。

都邑中聚居的众多百姓,纷乱的旧习俗应当改变。官于民似浮萍依附水面,又好似女萝藤绕于松干。

朱博曾纠正过散漫齐俗,楚良风在齐地形成发展。弯曲的蓬蒿草何以能直?都因为生长于丛麻中间。

百姓的陋习俗如何改变?要成功须官民和谐无间。地位与单父县主管相等,惭愧无宓子贱弦歌其间。

哪里敢轻视这县令职位,只恐怕挑不起这副重担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