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夫固危殆险
之所迫也[1],众哀集悲之所积也[2]!故其应清风也[3],纤末奋梢[4],铮
嗃[5]。若
瑟促柱[6],号钟高调[7]。于是放臣、逐子、弃妻、离友、彭胥、伯奇、哀姜、孝己[8],攒乎下风[9],收精注耳[10]。雷叹颓息[11],掐膺擗摽[12]。泣血泫流[13],交横而下[14]。通旦忘寐,不能自御[15]。于是乃使鲁般、宋翟[16],构云梯,抗浮柱[17],蹉纤根[18],跋篾缕[19],膺峭阤[20],腹陉阻[21],逮乎其上[22],匍匐伐取。挑截本末[23],规摹矱矩[24],夔、襄比律[25],子野协吕[26]。十二毕具[27],黄钟为主[28]。挢揉斤械[29],
掞度拟[30]。
硐
坠[31],程表朱里[32]。定名曰笛[33],以观贤士[34]。
【注释】
[1]险
(xī):险阻崎岖。喻艰难。也作“险戏”。
[2]集悲:悲鸣之声聚合。
[3]应清风:与清风应和。
[4]纤末:指竹林梢头细尖的样子。奋梢:指振动竹梢。奋,振动。
[5]铮
(huáng):乐器声。
嗃(hōng xiāo):大声。意谓清风吹动竹林发出一片和谐的声响。
[6]
(gēng)瑟促柱:瑟弦绷得很紧,声调急促。此指清风吹竹发出的声音。
,紧,急。瑟,多为二十五弦,弦下有柱,以调节弦长,确定音高。促柱,急弦。
[7]号钟:琴名。《楚辞·九叹·愍命》:“破伯牙之号钟兮,挟人筝而弹纬。”高调:激越的声调。
[8]放臣:被放逐之臣。逐子:被驱逐出走的亲生儿子。弃妻:被遗弃的妻子。离友:离散的朋友。彭胥:彭咸与伍子胥。彭咸,殷贤臣。纣王无道,彭咸谏而不听,后出走。伍子胥,名员,春秋楚人。父兄均被楚王杀害,子胥奔吴,为吴贤臣。后吴王夫差听信伯嚭(pǐ)谗言,迫子胥自杀。伯奇:周人尹吉甫有子伯奇。伯奇母死,吉甫惑后妻之言,放伯奇于野。宣王出游,吉甫从。伯奇乃作歌,感之于宣王。宣王曰:“此放子辞!”吉甫乃求伯奇,射杀后妻。哀姜:春秋时期鲁哀公夫人姜氏,归于齐,将行,哭而过市,曰:“天乎!仲为不道,杀適立庶。”市人皆哭。鲁人谓之哀姜。孝己:李善注引《帝王世纪》:“(殷)高宗有贤子孝己,其母早死,高宗惑后妻之言,放之而死,天下哀之。”又引《尸子》曰:“孝己事亲,一夜而五起,视衣厚薄、枕之高下也。”
[9]攒(cuán)乎下风:聚集于清风之下。攒,聚集。
[10]收精注耳:收其精思,洗耳专听。此指精神专注。
[11]雷叹:叹声如雷。颓息:指众冤魂叹息于竹林下悲伤颓丧的情态。
[12]掐膺:捶胸,表示哀痛。擗摽(bì biào):拊心拍胸而悲。
[13]泫(xuàn)流:形容血泪滴滴下垂之貌。
[14]交横:纵横下落。
[15]自御:自禁。
[16]鲁般:一作“鲁班”。即公输班。春秋时鲁国著名巧匠。宋翟(dí):墨翟,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,墨家学派创始人,也是春秋时期著名巧匠。鲁国人。做过宋国大夫,死于楚国。一说是宋国人。
[17]“构云梯”二句:此两句是说人们将登云楼,挂浮柱以登山攀岩伐竹作笛。构,制造。云梯,古代攻城时用以爬墙的高梯。抗,立。浮柱,悬浮之柱。
[18]蹉纤根:脚蹬纤细的草木之根。蹉,足踏。
[19]跋篾缕:用手扳扭着细竹的枝茎。跋,扭转。蔑,小竹,竹皮。
[20]膺:胸。峭阤(zhì):山势陡峻,山石崩落之处。阤,小崩,溃塌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是故聚石阤崩,而物有所归。”注:“大曰崩,小曰陁。”阤,同“陀”“陁”。
[21]陉(xíng)阻:山石险峻断裂处。
[22]逮:及,至。
[23]挑截:挑选截去。本末:指竹根和竹梢。
[24]规摹:通作“规模”。犹言制度、程式。此指规格。矱(huò)矩:法度,尺度。此句谓按标准取一定规格尺寸的竹子。
[25]夔(kuí)、襄:古代二乐师名。夔,传说舜时乐官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伯拜稽首,让于夔、龙。”襄,即师襄。春秋卫乐官。也称师襄子。传说孔子曾从他学琴。比律:协和音律。比,从,和顺。
[26]子野:春秋晋乐师。名旷,生而目盲,善辨音乐。校正音乐律吕,使之和谐。古代乐律,有阳律、阴律各六。阳律六曰律:黄钟、太蔟、姑洗、蕤宾、夷则、无射;阴律六曰吕:大吕、夹钟、中吕、林钟、南吕、应钟。合为十二律。
[27]十二毕具:十二乐律都具备。
[28]黄钟:阳律之一,十二律之首,为主体乐律。
[29]挢揉:同“矫揉”。使曲者变直为矫,使直者变曲为揉。斤械:斧头之类工具。斤,砍。械,治。
[30]
掞(tuán yǎn):截断削齐。
,截,割。掞,通“剡(yǎn)”,削。度拟:度量比拟。
[31]
硐(cōng tōng):凿通磨光。李周翰注:“
硐,谓以刀通节中也。”
,同“
”,凿眼,打孔。硐,磨。
:降下。坠:作名词用,指笛坠等饰物,取下垂之义。
[32]程表:外面刻上显示音阶之孔。程,显示。表,外。朱里:里面用红漆涂饰。
[33]笛:乐器。《续通考·乐考》:“笛,以竹为之。长一尺六寸,围二寸二分;上开一大窍,名曰吹窍,径三分半;吹窍至第一孔离三寸二分,余孔皆离五分;下有穿绳,对开二小眼;第六孔至穿绳眼离一寸二分,绳至本一寸三分。余吹窍凡六孔。”《玉海》谓黄帝使伶伦所作笛。《风俗通义》云汉武帝时丘仲作笛。马融此赋云笛出于羌中,本四孔,京房加一孔。据陈旸《乐书》记载,有羌笛、雅笛、长笛、短笛、双笛诸名。
[34]以观贤士:李善注:“以其涤秽,故可观士。”观,考察。
【翻译】
佳竹本来生长在孤危险峻的山峰,处在飞禽走兽的哀号悲鸣之中。所以当清风吹来,竹梢振动,发出铮铮响声。像紧瑟急弦,像琴声悠鸣。于是,被流放之臣、被驱逐之子、被遗弃之妻、离去的朋友诸如彭咸、伍子胥、伯奇、哀姜、孝己,都聚集在竹林清风之下,聚精会神,洗耳倾听。叹声如雷,灰心丧气,捶胸哀痛,抚心悲伤。泣血淋漓,纵横泪下。通宵忘寐,不能自禁。于是,人们才使鲁班、宋翟,架云梯,立浮柱,脚蹬草木细根,手攀细竹枝茎,胸脯贴着崖隙,腹部挨紧断壁,爬上山巅,匍匐伐取。截去竹子根稍,按照一定规格尺寸,请夔、襄按律定音,子野协和律吕。十二种乐律都具备,以黄钟之音为主体。用文火矫正弯度,用刀斧使之圆直。比着尺度截断消齐,凿通磨光,系上笛坠装饰。外面削出笛孔,里面涂以红漆。定名叫笛,可以用来观察贤士之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