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大皇既殁,幼主莅朝,奸回肆虐。景皇聿兴,虔修遗宪,政无大阙,守文之良主也。降及归命之初,典刑未灭,故老犹存。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,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,而施绩、范慎以威重显,丁奉、离斐以武毅称,孟宗、丁固之徒为公卿,楼玄、贺劭之属掌机事,元首虽病,股肱犹存。爰及末叶,群公既丧,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,皇家有土崩之衅,历命应化而微,王师蹑运而发,卒散于阵,民奔于邑,城池无藩篱之固,山川无沟阜之势,非有工输云梯之械,智伯灌激之害,楚子筑室之围,燕人济西之队,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。虽忠臣孤愤,烈士死节,将爰救哉!

【原文】

大皇既殁,幼主莅朝[1],奸回肆虐[2]。景皇聿兴[3],虔修遗宪[4],政无大阙,守文之良主也[5]。降及归命之初[6],典刑未灭[7],故老犹存[8]。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[9],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[10],而施绩、范慎以威重显[11],丁奉、离斐以武毅称[12],孟宗、丁固之徒为公卿[13],楼玄、贺劭之属掌机事[14],元首虽病[15],股肱犹存。爰及末叶[16],群公既丧,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[17],皇家有土崩之衅[18],历命应化而微[19],王师蹑运而发[20],卒散于阵,民奔于邑,城池无藩篱之固[21],山川无沟阜之势[22],非有工输云梯之械[23],智伯灌激之害[24],楚子筑室之围[25],燕人济西之队[26],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[27]。虽忠臣孤愤[28],烈士死节[29],将爰救哉!

【注释】

[1]幼主:指孙亮。字子明,孙权少子。孙权原以孙和为太子,后废而立亮。莅(lì):临。太元二年(252),孙权去世,孙亮即位。

[2]奸回:邪恶。肆:纵。

[3]景皇:即景帝孙休。字子烈,孙权第六子。太元二年(252)封琅邪王,孙亮即位,徙至丹杨郡,又徙会稽。太平三年(258),孙亮与太常全尚、将军刘丞谋诛大将军孙 大皇既殁,幼主莅朝,奸回肆虐。景皇聿兴,虔修遗宪,政无大阙,守文之良主也。降及归命之初,典刑未灭,故老犹存。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,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,而施绩、范慎以威重显,丁奉、离斐以武毅称,孟宗、丁固之徒为公卿,楼玄、贺劭之属掌机事,元首虽病,股肱犹存。爰及末叶,群公既丧,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,皇家有土崩之衅,历命应化而微,王师蹑运而发,卒散于阵,民奔于邑,城池无藩篱之固,山川无沟阜之势,非有工输云梯之械,智伯灌激之害,楚子筑室之围,燕人济西之队,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。虽忠臣孤愤,烈士死节,将爰救哉! ,事泄,被 大皇既殁,幼主莅朝,奸回肆虐。景皇聿兴,虔修遗宪,政无大阙,守文之良主也。降及归命之初,典刑未灭,故老犹存。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,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,而施绩、范慎以威重显,丁奉、离斐以武毅称,孟宗、丁固之徒为公卿,楼玄、贺劭之属掌机事,元首虽病,股肱犹存。爰及末叶,群公既丧,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,皇家有土崩之衅,历命应化而微,王师蹑运而发,卒散于阵,民奔于邑,城池无藩篱之固,山川无沟阜之势,非有工输云梯之械,智伯灌激之害,楚子筑室之围,燕人济西之队,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。虽忠臣孤愤,烈士死节,将爰救哉! 废为会稽王,孙休即被 大皇既殁,幼主莅朝,奸回肆虐。景皇聿兴,虔修遗宪,政无大阙,守文之良主也。降及归命之初,典刑未灭,故老犹存。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,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,而施绩、范慎以威重显,丁奉、离斐以武毅称,孟宗、丁固之徒为公卿,楼玄、贺劭之属掌机事,元首虽病,股肱犹存。爰及末叶,群公既丧,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,皇家有土崩之衅,历命应化而微,王师蹑运而发,卒散于阵,民奔于邑,城池无藩篱之固,山川无沟阜之势,非有工输云梯之械,智伯灌激之害,楚子筑室之围,燕人济西之队,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。虽忠臣孤愤,烈士死节,将爰救哉! 迎立为帝。在位期间,重视儒教,轻徭薄赋,重视农业,社会相对安定。死后谥景皇帝。聿(yù):语助词。

[4]虔:恭敬。修:遵循。遗宪:先王留下的法度。

[5]守文:遵守成法。文,法度。《春秋公羊传·文公九年》:“继文王之体,守文王之法度。”

[6]归命之初:谓孙皓即位之初。孙皓字元宗,孙权之孙,孙和之子。一名彭祖,字皓宗。孙休立,被封为乌程侯。继孙休为吴主,在位期间,专横暴虐,奢侈荒淫,大失民心。天纪四年(280),晋伐吴,归降称臣,被封归命侯。

[7]典刑:旧法。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虽无老成人,尚有典刑。”

[8]故老:旧臣。

[9]大司马:官名。西汉时与丞相、御史大夫并为三公,掌军事。东汉改名太尉。魏以后多为加官。陆公:指陆抗。字幼节,陆逊之子,陆机之父。熙:兴盛。

[10]陆凯:字敬风,吴郡吴(今江苏苏州)人。陆逊族子。謇谔(jiǎn è):正直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凯传》:“(凯)表疏皆指事不饰,忠恳内发。”

[11]施绩:字公绪,孙皓时任上大将军、左大司马之职。范慎:字孝敬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孙皓时从武昌督升任太尉。

[12]丁奉:字承渊,庐江安丰(今安徽霍邱)人。少以骁勇为小将,屡建战功。孙皓时迁右大司马左军师。离斐:即黎斐,太平二年(257)曾奉命与丁奉一起解寿春之围,力战有功。

[13]孟宗:字恭武,江夏(在今湖北武汉)人。后避孙皓字,改名仁。孙皓时从右御史大夫擢任司空。丁固:历任尚书、左御大夫等职,宝鼎三年(268)擢任司徒。徒:辈。

[14]楼玄:字承先,沛郡蕲(今安徽宿州)人。贺劭:即贺邵,字兴伯,会稽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孙皓时任中书令,领太子太傅。机事:机密要事。

[15]元首:指孙皓。病:谓其暴虐无道。

[16]末叶:指孙皓统治末期。

[17]黔首:百姓。黔,黑色。

[18]衅:灾祸。

[19]历命:历数天命。

[20]王师:指晋朝军队。蹑:踩。李善注引干宝《晋纪》:“咸宁五年十一月,命安东将军王浑向扬州,龙骧将军王浚帅巴蜀之卒,浮江而下。”

[21]藩篱:用竹木编成的篱笆。

[22]沟:沟渠。阜:小山。势:指险要之势。张铣注:“吴有坚地高山大川之固,而为晋所破,若无蕃篱沟阜之势,言易取也。”

[23]工输:古代著名工匠,又称公输班、公输盘、鲁班。云梯:一种攻城器械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,成,将以攻宋。”

[24]智伯:即知伯,名知瑶,又称智襄子、荀瑶。春秋末晋四卿之一。专断朝政,骄势逼人。向赵襄子索地,遭拒绝,怒而胁迫韩、魏共围晋阳(今山西太原西南),引汾水灌其城,城中悬釜而炊,易子而食。后韩、魏反戈,战败被杀,地为赵、韩、魏三家瓜分。

[25]楚子:即楚庄王,鲁文公十四年(前613)继位,在位二十三年。曾大败晋军,迫使郑、宋等国归附,成为代晋而起的霸主。筑室:造起房子。《春秋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夏五月,楚师将去宋……申叔时仆,曰:‘筑室,反耕者,宋必听命。’从之。宋人俱,使华元夜入楚师。”造起房子,让种田的人回来,是要对宋国长期围困,故“宋人惧”。

[26]济西:济水之西。济水源出今河南济源,其故道东流至山东,与黄河并行入海。战国时燕昭王任乐毅为将,联合秦、韩、赵、魏、燕五国合纵伐齐,大破齐兵于济西。队:军队。

[27]浃辰:十二日。《春秋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莒恃其陋,而不修城郭,浃辰之间,而楚克其三都。”疏:“浃为周匝也。从甲至癸为十日,从子至亥为十二辰。”社稷:土神和谷神。天子诸侯所祭,代称国家。夷:灭。

[28]孤愤:谓独自为亡国而愤恨。

[29]烈士:坚贞不屈之士。李善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张悌,字臣先,襄阳人。晋伐吴,悌逆之。吴军大败,诸葛靓退走,使过迎悌,悌不肯去。靓自牵之,悌垂泣曰:‘今日是我死日也。’靓遂放之,为晋军所杀。”

【翻译】

大皇帝死后,幼主临朝,邪恶之人恣意行虐。景帝即位,恭敬地遵循先王法度,政事没有大的过失,是一位遵守成法的良主。往下到归命侯即位初期,旧法未灭,旧臣还在。大司马陆公以文德武功兴盛朝廷,左丞相陆凯以正直的品格尽情规谏,而施绩、范慎以威严出名,丁奉、离斐以勇武刚毅著称,孟宗、丁固之辈做公卿,楼玄、贺邵之辈掌管机密要事,国家元首虽有毛病,股肱之臣还在。到了末期,群公已死,然后百姓有了土崩瓦解的趋向,皇家有了分崩离析的灾祸,历数天命顺应这种变化而王朝衰微,王师乘着这种命运而出发征讨,士兵在阵前溃散,百姓在城邑奔走,城池没有栅栏篱笆那么坚固,山川没有沟渠小山那么险要,王师并没有工输云梯那样的攻城器械,没有智伯灌水冲激那样的祸害,没有楚庄王造起房子形成的包围,没有燕人取得济西大捷那样的队伍,但军队没守上十二天国家就灭亡了。虽然忠臣独自激愤不已,坚贞不屈之士守节而死,又哪有办法拯救呢!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