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夫忠直之迕于主[1],独立之负于俗[2],理势然也。故木秀于林[3]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[4],流必湍之[5]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[6]。前监不远[7],覆车继轨[8]。然而志士仁人,犹蹈之而弗悔[9],操之而弗失,何哉?将以遂志而成名也[10]。求遂其志,而冒风波于险途[11];求成其名,而历谤议于当时[12]。彼所以处之,盖有算矣[13]。子夏曰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[14]。”故道之将行也,命之将贵也,则伊尹、吕尚之兴于商、周,百里、子房之用于秦、汉,不求而自得,不徼而自遇矣[15]。道之将废也,命之将贱也,岂独君子耻之而弗为乎[16]?盖亦知为之而弗得矣。
【注释】
[1]迕(wǔ):违背,触犯。
[2]负:违背,不合。
[3]秀:茂盛,特出。
[4]堆:土堆。
[5]湍(tuān):急冲。王充《论衡·累害》:“风冲之物不得育,水湍之岸不得峭。”
[6]“行高”二句:吕向注:“德行高远,出乎群伦,故众人嫉妒,共为非斥,亦如木秀先折、堆出流冲也。”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且夫有高人之行者,固见非于世。”非,诽谤。
[7]前监:即前车之鉴。监,同“鉴”,镜子。刘良注:“前鉴谓行高、忠直之心皆见非斥以成罪,累如车之既覆,后来者复继其迹。”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
[8]继轨:谓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。《韩诗外传》:“鄙语……或曰:前车覆而后车不诫,是以后车覆也。”
[9]蹈:踩,踏。
[10]遂:成功,实现。
[11]险途:张铣注:“言冲君之威以进忠直,如涉风波之险道,恐坠落而死矣。”
[12]历:遭受。谤议:诽谤非议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且负下未易居,下流多谤议。”
[13]“彼所”二句:李周翰注:“言忠直之人冒险道、历谤议于当时,所以身处危亡之地,盖有善计而进于君矣。”算,考虑。
[14]在天:谓由天意安排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夏曰:‘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’”
[15]徼(yāo):求。
[16]为:指为政,出仕。
【翻译】
忠直的言行触犯君主,独立的操守不合世俗,事理之势就是如此。所以树木高出树林,风肯定会把它吹断;土堆突出河岸,急流肯定会把它冲掉;德行高于众人,众人肯定会对他进行诽谤。前车之鉴不远,后来的车也继续翻覆在前车翻覆的路上。然而志士仁人,还要踏着忠直之路行进而不后悔,还要坚持独立的操守而不肯失掉,这是为什么呢?目的是要以此实现自己的志向,成就自己的声名。为求得自己志向的实现,而在险恶的仕途上经受着风波;为求得自己声名的成功,而经受着时人的诽谤议论。他们之所以身处这样的境地,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。子夏说:“死生是由命定的,富贵是由天安排的。”所以思想将要得到推行的时候,生命将要显贵起来的时候,就像伊尹、吕尚在商代、周代兴起,百里奚、张子房在秦国、汉朝被任用,是不用追求而自然就会得到,不用追求而自然就能遇上的。在思想将要废弃不用的时候,生命将要变得微贱的时候,难道只是君子为之感到羞耻而不肯有所作为吗?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干也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