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,盖在乎乐天知命矣[1]。故遇之而不怨[2],居之而不疑也[3]。其身可抑,而道不可屈[4];其位可排,而名不可夺[5]。譬如水也,通之斯为川焉[6],塞之斯为渊焉。升之于云则雨施[7],沉之于地则土润。体清以洗物,不乱于浊[8];受浊以济物[9],不伤于清。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。
【注释】
[1]乐天知命:安于天命而自得其乐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[2]遇:谓遇到穷厄时。
[3]居:谓居高位时。疑:谓疑心不能保住高位。
[4]道:思想,学说。屈:损害。
[5]夺:失。
[6]斯:则,就。川:江河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水之出于地,流于大水及海者,命曰川水。出地而不流者,命曰渊水。”
[7]施:布。《周易·乾》:“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”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天德而出宁,日月照而四时行,若昼夜之有经,云行而雨施矣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天下之物,莫柔弱于水,然而大不可极,深不可测……上天则为雨露,下地则为润泽。”
[8]“体物”二句:李善注引《晏子春秋》:“景公问晏子曰:‘廉正而长久,其行何也?’晏子对曰:‘其行水也。美哉水乎!清,其浊无不寀涂,其清无不洒除,是以长久也。’”
[9]济物:救助万物。
【翻译】
如此说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,就在于他们能够安于天命而自得其乐了。所以他们遇到困厄时并不生怨,居于高位时并不生疑。其身可以受到压抑,而其思想却不能受到损害;其地位可以受到排挤,而其名誉却不能够丢失。就像水,疏通它就成了江河,堵塞它就成了深渊。升到云上去就变成雨落下,沉到地下去就使土壤润泽。本体清纯用之洗涤万物,不会被污浊淆乱;在受到污浊包围的情形下救助万物,其清纯不会受到损伤。所以圣人身处困厄和显达就像没有区别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