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凡希世苟合之士,蘧蒢戚施之人,俯仰尊贵之颜,逶迆势利之间。意无是非,赞之如流;言无可否,应之如响。以窥看为精神,以向背为变通。势之所集,从之如归市;势之所去,弃之如脱遗。其言曰:“名与身孰亲也?得与失孰贤也?荣与辱孰珍也?”故遂洁其衣服,矜其车徒,冒其货贿,淫其声色,脉脉然自以为得矣。盖见龙逢、比干之亡其身,而不惟飞廉、恶来之灭其族也。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,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。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,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。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,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。故夫达者之算也,亦各有尽矣。

【原文】

凡希世苟合之士[1],蘧蒢戚施之人[2],俯仰尊贵之颜[3],逶迆势利之间[4]。意无是非,赞之如流;言无可否,应之如响。以窥看为精神[5],以向背为变通[6]。势之所集,从之如归市[7];势之所去,弃之如脱遗[8]。其言曰:“名与身孰亲也[9]?得与失孰贤也[10]?荣与辱孰珍也[11]?”故遂洁其衣服[12],矜其车徒[13],冒其货贿[14],淫其声色[15],脉脉然自以为得矣[16]。盖见龙逢、比干之亡其身[17],而不惟飞廉、恶来之灭其族也[18]。盖知伍子胥之属镂于吴[19],而不戒费无忌之诛夷于楚也[20]。盖讥汲黯之白首于主爵[21],而不惩张汤牛车之祸也[22]。盖笑萧望之跋踬于前[23],而不惧石显之绞缢于后也[24]。故夫达者之算也[25],亦各有尽矣。

【注释】

[1]希世:迎合世俗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原宪笑曰:‘夫希世而行,比周而友……宪不忍为也。’”苟合:苟且迎合。《周易·序卦》:“物不可以苟合而已,故受之以贲。”

[2]蘧蒢(qú chú):谄佞的人。也作“籧篨”。戚施:驼背。也指谄谀献媚的人。《诗经·邶风·新台》:“燕婉之求,籧篨不鲜。”又:“燕婉之求,得此戚施。”《论衡·累害》:“戚施弥妒,蘧蒢多佞。”

[3]俯仰:低头抬头。

[4]逶迆(yǐ):曲折进行貌。

[5]窥看:谓窥看人事的兴衰变化。

[6]向背:谓盛者向而附之,衰者背而去之。

[7]归:趋向。市:市集。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去邠,逾梁山,邑于岐山之下居焉……从之者如归市。”

[8]脱遗:李周翰注:“如人脱屣(鞋)而遗之也。”遗,抛弃。《诗经·小雅·谷风》:“将安将乐,弃予如遗。”

[9]名:指忠直之名。身:生命。吕向注:“名与身孰亲,言身可亲也,忠直之名不可近也。”《老子》四十四章:“名与身孰新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”

[10]得:指得到名利。失:指失去名利。贤:多,胜过。吕向注:“言得者贤也。”

[11]珍:重。吕向注:“言荣者重也。”

[12]洁:刘良注:“谓装饰使其鲜洁。”

[13]矜:夸耀。车徒:车马侍从。

[14]冒:贪求。货贿:《周礼·大宰》:“六曰商贾,阜通货贿。”注:“金玉曰货,布帛曰贿。”

[15]淫:沉溺。声色:音乐美色。

[16]脉脉:李善注:“郭璞曰:‘脉脉,谓相视貌也。’”张铣注:“骄诈貌。”当是一种看看别人以自我炫耀的表情和神气。

[17]龙逢:即关龙逢,夏桀时的贤臣。桀为酒池糟丘,龙逢极谏,被囚禁杀害。比干:商纣王的叔伯父(一说庶兄),官至少师。纣淫虐无度,比干以死力谏,纣将其剖心而死。

[18]惟:思。飞廉:商纣王的谄谀之臣。一作“蜚廉”。周武王灭商,将其赶到海滨处死。恶来:商纣王的谄谀之臣,飞廉之子。周武王灭商,与纣同时被杀。

[19]伍子胥:即伍员,字子胥,春秋末吴国大臣。原为楚人,因其父伍奢、其兄伍尚俱被楚平王杀害,避难奔吴。吴王夫差打败越国,越请和,子胥主张不与越和,夫差不听,后信谗迫令子胥自杀。属镂:剑名。吴王夫差赐子胥属镂令其自刎。

[20]费无忌:春秋时楚臣,一作“费无极”。奸而善谀。原为令尹子常近臣,后受平王宠信,谗害太子建,株连其傅伍奢一家。后被子常处死。夷:灭。

[21]汲黯:西汉大臣。初为荥阳令,因耻为令,托病回乡。武帝闻之,召拜为中大夫,迁东海太守,又召为主爵都尉,列于九卿。黯“好直谏,数犯主之颜色”(《史记》本传),曾因犯小法被免官。而黯位列九卿时,还是小吏的公孙弘和张汤,不久却位至丞相和御史大夫。黯后为淮阳太守,七年后卒。主爵:指主爵都尉。

[22]惩:警戒。张汤:西汉大臣。武帝时,历任太中大夫、廷尉、御史大夫等职。治狱严峻。后遭朱买臣等诬陷,武帝“果以汤怀诈面欺”,数使人责汤,汤自杀。死后,“昆弟诸子欲厚葬汤,汤母曰:‘汤为天子大臣,被污恶言而死,何厚葬乎!’载以牛车,有棺无椁”(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)。

[23]萧望之:西汉大臣。宣帝时累官至御史大夫,又左迁太子太傅。元帝即位,以师傅见重。后遭宦官弘恭、石显等排挤,被迫自杀。跋踬(zhì):刘良注:“谓折挫也。”本为脚踩之意。

[24]石显:西汉宦官。为人外巧慧而内阴险,好施阴谋诡计,元帝时先后谮杀萧望之、京房、贾捐之等。成帝即位,渐失势,又经丞相、御史等揭发旧恶,被免官徙归故郡,途中忧懑不食,病卒。绞缢:上吊。刘良注:“石显病死,而言绞缢者,误也。”

[25]达者:通达知命的人。是对希世苟合之士的讽刺。算:谋虑。

【翻译】

凡苟且迎合世俗的人,喜欢谄谀献媚的人,按照贵人的脸色俯仰行事,在势利之间曲折前行。贵人的意见不管对与不对,赞美之声都像水在流淌;贵人的言论不管可行与否,应对之言都如响之应声。以窥看盛衰作为精神,以或向或背算作变通。权势集于某人时,前往追随就像赶集一样踊跃;某人失去权势时,背弃而去就像脱鞋扔掉。他们说过这样的话:“声名和生命哪一个更亲切?获得和丧失哪一个更有利?荣耀和屈辱哪一个更重要?”所以便鲜洁其衣服穿戴,夸耀其车马侍从,贪求其金玉布帛,沉溺其音乐美色,左顾右盼自以为是得到好处了。只看见龙逢、比干失去了生命,而不想想飞廉、恶来也被灭掉了家族。只知道伍子胥在吴国被迫用属镂剑自刎,而不警戒费无忌在楚国也被诛灭。只讥笑汲黯做主爵都尉直到白头,而不警戒张汤后来遇到了以牛车安葬的灾祸。只笑话萧望之被迫自杀受挫于前,而不害怕石显被免官自缢于后。所以这些通达知命者的谋虑,各人都是没有留下余地的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