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选

《文选》,又称《昭明文选》,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。汉魏以来,文人别集日益繁多,学者难以遍读,选编精华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。《文选》就是一部选编精华的诗文总集,收录了上起周代,下至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作家及若干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六十四篇,按体裁分为赋、诗、骚、七、诏、册、令、教、文(策文)、表、上书、启、弹事、笺、奏记、书、移、檄、对问、设论、辞、序、颂、赞、符命、史论、史述赞、论、连珠、箴、铭、诔、哀、碑文、墓志、行状、吊文、祭文等三十八类,其中赋、诗又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。各类之中作品大略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。
夫以仲尼之才也,而器不周于鲁、卫;以仲尼之辩也,而言不行于定、哀;以仲尼之谦也,而见忌于子西;以仲尼之仁也,而取仇于桓魋;以仲尼之智也,而屈厄于陈、蔡;以仲尼之行也,而招毁于叔孙。夫道足以济天下,而不得贵于人;言足以经万世,而不见信于时;行足以应神明,而不能弥纶于俗。应聘七十国,而不一获其主。驱骤于蛮夏之域,屈辱于公卿之门,其不遇也如此。及其孙子思,希圣备体而未之至,封己养高,势动人主。其所游历诸侯,莫不结驷而造门;虽造门,犹有不得宾者焉。其徒子夏,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,退老于家,魏文侯师之,西河之人,肃然归德,比之于夫子,而莫敢间其言。故曰:治乱,运也;穷达,命也;贵贱,时也。而后之君子,区区于一主,叹息于一朝,屈原以沉湘,贾谊以之发愤,不亦过乎?

【原文】

夫以仲尼之才也,而器不周于鲁、卫[1];以仲尼之辩也,而言不行于定、哀[2];以仲尼之谦也,而见忌于子西[3];以仲尼之仁也,而取仇于桓魋[4];以仲尼之智也,而屈厄于陈、蔡[5];以仲尼之行也,而招毁于叔孙[6]。夫道足以济天下[7],而不得贵于人;言足以经万世[8],而不见信于时;行足以应神明,而不能弥纶于俗[9]。应聘七十国,而不一获其主。驱骤于蛮夏之域[10],屈辱于公卿之门[11],其不遇也如此。及其孙子思[12],希圣备体而未之至[13],封己养高[14],势动人主。其所游历诸侯,莫不结驷而造门[15];虽造门,犹有不得宾者焉。其徒子夏[16],升堂而未入于室者也[17],退老于家,魏文侯师之,西河之人[18],肃然归德[19],比之于夫子[20],而莫敢间其言[21]。故曰:治乱,运也;穷达,命也;贵贱,时也。而后之君子,区区于一主[22],叹息于一朝,屈原以沉湘[23],贾谊以之发愤[24],不亦过乎?

【注释】

[1]“夫以”二句:据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,孔子五十六岁时,被任命为大司寇,参与国政。不久,季桓子接受齐国送来的女乐,三日不听政,孔子便离鲁去卫。不久,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,孔子害怕获罪,又离开了卫国。器,才能,本领。周,合。

[2]“以仲尼之辩”二句:孔子离开鲁国十四年后又回到鲁国,其时鲁哀公当政,曾问政于孔子,“然鲁终不能用孔子,孔子亦不求仕”(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)。定、哀,鲁定公和鲁哀公。

[3]“以仲尼之谦”二句:孔子在楚国时,楚昭王“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”,遭到子西反对,未能实现。子西,楚国令尹。

[4]“以仲尼之仁”二句:孔子在宋国时,与弟子在大树下习礼,桓魋(tuí)欲杀孔子,拔其树。弟子劝孔子赶紧离开,孔子说:“天生德于予,桓魋其如予何!”桓魋,宋国司马。

[5]“以仲尼之智”二句:《孔子家语·在厄》:“楚昭王聘孔子,孔子往拜礼焉。路出于陈、蔡,陈、蔡大夫相与谋曰:‘孔子圣贤,其所刺讥,皆中诸侯之病。若用于楚,则陈、蔡危矣。’遂使徒兵距孔子。孔子不得行,绝粮七日,外无所通,藜羹不充,从者皆病。”陆贾《新语》:“夫子陈、蔡之厄,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……倥偬屈厄,自处甚矣。”屈厄,委屈困厄。

[6]叔孙:指叔孙武叔,鲁国大夫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叔孙武叔毁仲尼。子贡曰:‘无以为也!仲尼不可毁也。他人之贤者,丘陵也,犹可逾也;仲尼,日月也,无得而逾焉。人虽欲自绝,其何伤于日月乎?多见其不知量也。’”

[7]道:思想,学说。济:救助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知周乎万物,而道济天下。”

[8]经:治理。《列子·仲尼》:“曩吾修《诗》《书》,正礼乐,将以治天下,遗来世,非但修一身、治鲁国而已。而鲁之君臣日失其序,仁义益衰,情性益薄。此道不行一国与当年,其如天下与来世矣?”

[9]弥纶:包罗,推广。《周易·系辞》:“《易》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”

[10]驱骤:急奔。蛮:本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。夏:本指中国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华夏蛮貊,罔不率俾。”这里泛指孔子所游历的各国。李善注:“蛮,谓蔡、楚也。《毛诗》曰:‘蠢尔蛮荆。’夏,谓宋、卫也。”

[11]屈辱:李周翰注:“屈谓受屈于季氏,辱谓见辱于阳虎,并鲁之公卿也。”

[12]子思:名伋(jí),孔子之孙。曾为鲁缪公师,著有《子思子》二十三篇。

[13]希圣:谓仰慕先圣之道。备体:谓具备了圣人的长处。《孟子·公孙丑》:“子夏、子游、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,冉有、闵子、颜渊则具体而微。”

[14]封己:厚己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引党以封己,利己而忘君,别也。”注:“封,厚也。”养高:谓养其高名。

[15]结驷:用四马并辔驾一车。造门:登门拜访。

[16]子夏:名卜商,字子夏,春秋卫人。孔子得意门人,以熟悉古代文献见称。

[17]升堂:进入正厅,比喻学问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。未入于室:比喻学问还未达到精深的地步。室,内室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
[18]西河:地区名。战国魏地,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既没,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”

[19]肃然:恭谨貌。归德:归附其德。

[20]夫子:孔子学生对孔子的尊称。《礼记·檀弓》:“吾与女事夫子于洙、泗之间,退而老于西河之上,使西河之民,疑女于夫子。”

[21]莫敢间(jiàn)其言:吕向注:“比道于孔子,而人不敢非其言其道不如孔子,而人乃信之。”间,干犯,非议。

[22]区区:拘束貌。

[23]沉湘:自沉于湘水。湘,湘水,长江支流,在今湖南境内。

[24]贾谊:汉初有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。在朝中受到排挤,被外调为长沙王太傅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谊既以谪去,意不自得,及渡湘水,为赋以吊屈原。屈原,楚贤臣也。被谗放逐,作《离骚赋》,其终篇曰:‘已矣!国亡人,莫我知也。’遂自投江而死。谊追伤之,因以自喻。”

【翻译】

像仲尼这样有才能的人,其才能却不合于鲁国、卫国的需要;像仲尼这样有口才的人,其言论主张在鲁定公、鲁哀公那里却得不到施行;像仲尼这样谦逊的人,却被子西所妒忌;像仲尼这样仁爱的人,却同桓魋结下了仇恨;像仲尼这样有智慧的人,却在陈国、蔡国受到了委屈困厄;像仲尼这样有德行的人,却从叔孙武叔那里招来了谗毁。其思想足以救助天下,却不能比别人更尊贵一些;言论主张足以治理万世,却不被当时的国君信用;德行足以应合神明,却不能在世俗间得到推广。先后应聘于七十个国家,却没有碰上一个合适的君主。在各国之间到处奔走,在公卿之门遭受屈辱,仲尼就是这样得不到君主的赏识。到了他的孙子子思,仰慕先圣之道、具备先圣长处但还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,却厚遇自己培养高名,其声势倾动了国君。他所游历过的诸侯国,没有哪一个诸侯不驾着四马大车登门拜访;即使是登门拜访的人,也还有不能坐上宾客位置的。仲尼的弟子子夏,是一个学问登上了正厅但还没有进入内室的人,隐退告老在家,魏文侯拜他为师,西河地区的人们,恭恭敬敬地向其德行归附,把他同夫子相提并论,而没有一个人敢对他的言论妄加非议。所以说:治乱,是由命运决定的;穷达,是由天命决定的;贵贱,是由时机决定的。而后来的君子,固守着一个国君,叹息于一个朝廷,屈原因此而自沉湘水,贾谊因此而悲哀发愤,不是太过分了吗?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