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今圣上德通神明,继统扬业,亦愍此文教错乱[1],学士若兹[2],虽深照其情[3],犹依违谦让[4],乐与士君子同之。故下明诏,试《左氏》可立不[5],遣近臣奉旨衔命[6],将以辅弱扶微,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[7],冀得废遗[8]。今则不然,深闭固距,而不肯试,猥以不诵绝之[9],欲以杜塞余道,绝灭微学。夫可与乐成,难与虑始[10],此乃众庶之所为耳,非所望于士君子也。且此数家之事,皆先帝所亲论,今上所考视,其为古文旧书,皆有征验[11],内外相应,岂苟而已哉!
【注释】
[1]文教:当从《汉书》作“文学”。
[2]若兹:即若此。指学士的故步自封,孤陋寡闻。
[3]照:明。
[4]依违: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颜师古注:“依违,言不专决也。”
[5]试:检验。这里指研讨。
[6]衔命:指敬受君命。
[7]比: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颜师古注:“比,合也。”
[8]冀得废遗: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颜师古注:“经艺有废遗者,冀得兴立之也。”冀,希望。
[9]猥以不诵绝之: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颜师古注:“猥,苟也。苟不诵习之,而欲绝去此学。”
[10]“夫可”二句:李善注引《太公金匮》曰:“夫人可以乐成,难以虑始。”
[11]征验:指可以令人信服的证据。
【翻译】
当今圣上仁德感通神明,继承传统,发扬鸿业,也对文章学术错乱的情况深加怜念,至于学士故步自封,圣上虽然深明其情,但还是出于谦让而不予专决,乐于与诸位君子共同议论兴立古文经学。因而圣上下达明诏,研讨《左氏》可否兴立,派遣近臣奉圣旨受君命进行辩论,将以此扶植衰微之学,与诸位君子同心协力,希望兴立被废弃的遗学。当今学士却不以为然,紧闭尊口,固执拒绝,而不肯研讨,苟且以不诵习而断绝古文经学,想以此杜绝其他的治学之道,绝灭衰微的遗学。所谓可与共享成功的欢乐,难以一起谋虑事情的起端,这是众多平民百姓的行为罢了,我并不希望诸位君子也是如此这般。况且这几家学术之事,都是先帝亲自议论过的,也是当今圣上所考察的事,那些用古文书写的旧书,都有令人信服的证据,内外相互应验,难道能用苟且拖移的态度就算了事了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