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始皇既没,余威震于殊俗[1]。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[2],甿隶之人[3],而迁徙之徒也[4]。材能不及中庸[5],非有仲尼、墨翟之贤,陶朱、猗顿之富[6],蹑足行伍之间[7],俯起阡陌之中[8],率罢散之卒[9],将数百之众,转而攻秦。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[10],天下云集而响应[11],嬴粮而景从[12],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[13]。
【注释】
[1]殊俗:指有特殊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。此泛指边远之地。
[2]陈涉:秦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。瓮牖(yǒu):以破瓦罐的圆口当作窗户。绳枢:用绳子拴着门板。
[3]甿(méng):种田之民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。”五臣本、《新书》作“氓”。隶:贱者之称。
[4]迁徙之徒:被征发服役的人。陈涉曾被征发去戍守渔阳(今北京密云)。详见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。
[5]中庸:中等的平庸之人。《新书》《史记》均作“中人”。按,似以“中人”为是。孔子把人的智力大体划分为三类,即“上智”“下愚”以及两者之间中等资质的人。
[6]陶朱:即范蠡,本是越国的谋臣,后去陶地(今山东定陶)经商致富,号陶朱公。猗(yī)顿:战国时大富商,以经营盐业致富。一说,猗顿本鲁人,陶朱公教以畜牧之术,他到猗氏(今山西临猗南)大畜牛羊,成为巨富,故称“猗顿”。
[7]蹑(niè)足:用脚踏地,行走奔跑之意。行伍:军队基层组织的名称。
[8]俯起:《新书》作“俯起”,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作“倔起”,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作“俯仰”,《汉书》作“免起”。俯起,意同“俯仰”,当是指在田间劳作,如抡锄之类,即需俯仰交替进行。阡陌:田间纵横的小路。这里泛指田野。阡陌,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作“什伯”,指十人之长,百人之长,义亦通。
[9]罢(pí)散:疲惫散漫。《新书》作“疲弊”。
[10]揭:高举。竿:竹竿。
[11]云集:像云一样的会集。集,《新书》《汉书》作“合”,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作“会”。按,集、合、会均是同义词。响应:像回声似的相应。
[12]嬴:《新书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均作“赢”,担负之意。景:通“影”。
[13]山东:指殽山以东的地区,泛指秦朝东部的诸侯之国。俊:《新书》作“杰”。
【翻译】
秦始皇死后,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边远地区。然而,陈涉是一个用破瓮当作窗户、用绳索拴着门板的穷人子弟,是被人雇佣种田的人,是被征发服役的人。才能不及中等资质的人,既没有孔子、墨子的贤德,也没有陶朱、猗顿的财富,在队伍里行走奔跑,在田野间俯仰劳作,带领着疲惫松散的士兵,统率着几百人的队伍,由征发服役转而攻打秦国。砍伐树木作为兵器,高举竹竿作为旗帜,天下的人们像浮云似的会合屯集,像回声似的应声而起,携带粮食像影子似的紧跟着他,殽山以东的豪杰也共同奋起,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。